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关于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途径

编辑:sx_houhong

2014-02-25

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提前从思想、行为、能力上做好职业准备,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职业需求,提高其就业成功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 611 万人,2010 年为 630 万人,2011 年为 660 万人,2012年则达到了 680 万人。

①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但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数却并不乐观,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众多高校展开了职业指导。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都沦为“就业指导”,注重面向毕业生,强调就业率,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年级特点、性格特点等,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职业理想模糊,职业能力不足,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为了提升高校的职业指导水平,笔者提倡推进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强调以充分满足大学生共性的、个体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展开全程性、发展性的职业指导,从而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全面保障。

一、开设专业化职业指导课程。

个性化职业指导重视学生对自我职业意识与职业发展的认知与培养,所以高校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以促进学生在职业指导教学中获得深刻感悟,学会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并在无形中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过,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大多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学生教学的内容相同,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甚微。为了推进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应开设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以满足学生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需求。

高校教育是与学科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教育,专业是个人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专业特色的职业指导势必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个性化的职业指导课程应彰显专业性,强调职业特色与就业需要,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将职业指导与个人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前景相联系,以提升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与就业能力。比如对于专业特色较为鲜明的医学类专业,在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临床类的具体生动的例子来讲解,还可以邀请临床医生对于专业要求做一些专题讲座,这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接受的效果也更好。

很多高校职业指导课程所覆盖的对象主要是毕业生,职业指导课成了应急的就业指导课。事实上,职业指导课应是一门长期、系统的课程,应注重层次性,具体可根据年级特点分阶段逐步完成职业指导的教学目标。如大一新生因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简单,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较模糊,所以该层次的课程重点应为专业的职业特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认知的方法与手段等内容,以指导学生尽快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规划与自我提高的实际能力。大二、大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裕,但缺乏磨炼,常常觉得无所事事,所以该层次的课程重点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注重课堂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加强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大四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对职业前途有焦虑感,所以该层次的课程重点为就业择业指导,包括就业形势分析、求职准备、应聘实力、择业就业心理调适等,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二、指导发展性职业生涯规划。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