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4-03-30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是揣着希望与憧憬踏入神圣的大学校园,然而,对于未涉世道的学生来说,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既新鲜又陌生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对个人心理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在这一时期,很多大学新生感到迷茫、困惑,这种心态常常被人们称之为“新生的迷茫”或“大一现象”。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一、大学新生产生迷茫心理的根源
1、臆想与现实的差异
有这样的一幅漫画:一位年轻的家长在送自己的小孩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给他下定目标——考上大学,自此大学就变成了孩子十多年奋斗的目标。在孩子们刚刚开始懂事时起,老师和家长们为了激励他们好好读书,会把大学描述得十分完美、神圣,从此他们心中有如此烙印:幽静的林荫小道,布置有序的石桌石凳,明亮的多媒体教室,笑声琅琅的宿舍,开阔的露天电影场,学识渊博的教授,多才多艺的同学,振奋人心的讲座,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还有那“同桌的你”……总之,大学是一个四处都洋溢着青春、自由和浪漫的天堂。
当真正来到大学的时候,他们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不过就是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有的课堂也是十分乏味,加上有的高校硬件条件太差,如食堂伙食质量低下、饭菜难以下咽;寝室拥挤不堪等。这样形成了臆想与现实的极大落差,致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失望、怅惘,当初的壮志雄心很快灰飞烟灭,不知所措。
2、学习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心理冲击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大学的学习对学生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时期,应试教育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唯一的目标是高考,学校的目标实质就是培养考试能手。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他们每天的学习都是在紧紧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下进行“考”、“练”、“背”模式间的循环。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指标。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只注重考试分数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后,“高分低能”的现象表现得就十分明显,如许多新生刚进人大学后不再看到象高中老师那样的指挥棒,便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大量的时间用来玩网络和游戏、打扑克、喝酒等。
还有一些同学属于积极进取类,他们看到学校里的各种社团组织,急于想锻炼自己,有的人竟然同时加入四、五个社团组织,结果社团活动占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以致根本没有精力去搞学习。时间一长,便本末倒置,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在生活上大学让一部分同学显得“娇”气十足。当前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家人对他们宠爱有加,日常生活由父母一手完全操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庭,要过集体生活,个人财物、个人卫生都得自行处理,这让很多同学束手无策。再者,由于依恋往日家庭的舒适生活,当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不如意之事,一些同学就想家,甚至暗自哭泣想打道回府等。因此,学习和生活方式上的突变也是促使新生入学后迷茫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角色的突变
现今,高考虽不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对于金榜题名者来说,他们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在高中时期尤其是刚刚金榜题名之时,他们沐浴在一片赞赏声中,自我中心的优越感进一步膨胀。正因如此问题也随之而来,当踌躇满志的他们迈入强手云集大学校园时,感到自己以往的优势微不足道,甚至当发现学习成绩远不如自己的同学在其他能力以及个人威信方面超过自己时,往日的优越感很快消失,更多的是感到压抑、苦闷和失望,还会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入学前的宏伟计划和奋斗目标一下子全都蒸发掉了,这种角色的突变很容易使他们诉求网络和游戏等无所意义的事情来宣泄自己,打发时间。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