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企业研究论文

青海藏医药产业开发模式及其问题试析

编辑:sx_wangxd

2013-12-03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青藏高原上,具有民族特性和资源特色的藏医药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威廉希尔app 为您编辑了“青海藏医药产业开发模式及其问题试析”

青海藏医药产业开发模式及其问题试析

1藏医药是在广泛吸收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藏医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方法,成为我国民族医药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青藏高原,具有民族特性和资源特色的藏医药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当前,充分发挥中藏药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较为关注的现实问题。

  因此,2009 年夏,本课题组赴青海,深入到部分藏医药企业和相关部门,对青海省藏医药资源的开发经营模式、藏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本文依据调研资料,就青海藏医药产业的开发模式和经验做一简要分析,并对产业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民族医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促进藏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青海藏医药产业主要开发模式。

  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与疾病斗争的智慧和经验,也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近年来,随着藏医药产业的发展及鼓励引导藏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青海藏药在更加广阔的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应用。青海省依托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兴起的金诃藏药、晶珠藏药、大地药业等藏药生产企业,利用冬虫夏草、大黄、红景天、藏茵陈、麻黄、花锚草、麝香、塞龙骨、牛羊骨等高原动植物资源,研 发 出 一 批 藏 药 产 品,打 造 出 “金诃”、“晶珠”、 “三江源”等知名品牌,尤其是在完成 GMP①改造后,青海制药行业生产能力已达到 100 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目前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的开发运营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 一) 企业产权重组的集团化发展模式。

  为了适应当今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青海省对藏药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藏药龙头企业。目前,金诃藏药集团、晶珠藏药集团等都已成功改制,进 行 了 产 权 重 组,形 成 了 产、学、研、医四位一体的龙头企业。

  个案 1. 金诃藏医药集团。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西宁市生物科技园区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1999 年 7月,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产权重组,整合了青海省藏医院、青海省制药厂、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和青海省藏医学院 4 家机构现有资产,成为集藏医药产、学、研、医四位一体的国有独资企业。它的成员单位还包括青海 6 个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一个只有 20 名职工,仅有 140 万元固定资产的事业单位,迅速成长为资产总额达 5 亿元的大型民族医药企业。

  金诃藏药集团依靠体制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青海藏医药业主体和产业龙头企业。

  金诃藏药成功运作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新科技成为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金诃藏药集团公司把现代化的制药设备和传统的藏医药生产工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藏药的炮制、生产工艺、剂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药品从生产、检测到最后包装已全面采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该公司的药品生产全部通过国家 GMP、GSP 和 ISO9001三大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有 74 个国药准字号藏药产品,其中 25 个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独家产品,12 个品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率先完成了传统藏药生产工艺与现代化制药科技的标志性融合。其中,藏药阿如拉炮制技艺、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获得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第二,培养藏医学人才,是继承和发展藏医药文化的关键。集团下属的青海藏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两个藏医学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拥有研究生、本科、专科、留学生教育、普通教育的多个办学层次新格局,十几年来已累计培养了 2000 余名高等藏医药人才。由金诃集团投资 400 多万元组织的我国第一套藏医学专业本科 ( 五年制) 教材 ( 26 种) ,现已编纂完成并出版发行,填补了全国统一藏医学专业本科教材的空白。

  第三,整理藏医药文献资料。金诃集团下属机构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长期致力于藏医药文献抢救整理,集团董事长艾措千曾亲自带队,先后带领 20 余位藏医药专家在西藏、四川、甘肃、云南、青海等藏区行程 4 万余公里,先后搜集、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濒临灭绝的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 900 余部,整理和出版古籍文献 100 余部。2007 年,青海藏医院藏医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藏医药》杂志创刊,促进了藏医药学术活动的开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四,文化营销策略———藏医药文化内涵的符号化。藏医药的营销过程,实际上也是藏医药文化的传播过程。提高大众对藏医药文化内涵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培育藏医药市场、巩固扩大消费群体的必要条件。金诃藏药集团公司的文化营销策略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做法是建立规模宏大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增加消费者的切身体验。2007 年,他们推出以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中心的藏医药文化旅游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旅客在旅游过程中,观看藏药的现代化生产过程,亲身感受藏医诊治和药浴,购买藏药,成为藏医药的消费者,扩大了对藏医药文化的宣传。

  第五,科学开发利用中藏药材,保证藏医药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金诃集团以协议的方式与互助北山等地建立藏药材保护区,实行有组织的药材采集、收购及种植试验。金诃集团在青海省内药材主要分布区建立了黄南麦秀林区、互助北山林区、湟中群加林区、海北达坂山林区四个藏药材自然保护区。还投资 400 多万元,在青海湟中县购地 100 多亩,作为重点优势药材人工种植研究繁育基地,为藏医药业的发展和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人工种植研究繁育基地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二) 实验基地 + 连锁门诊模式。

  青海民营藏医药企业也在成长壮大。青海省政府支持开发的青海省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吸纳了不少民营藏药企业。位于西宁市科技生物园区的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就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私营股份制企业。该公司的经营模式为临床试验基地加连锁门诊模式。

  个案 2. 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人久美彭措早年出家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寺,在隆务寺闻思院获得了藏医药学最高学位———本然巴。1999 年 4 月,久美彭措投资创办了“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

  2002 年 6 月,该公司在青海省生物科技产业园新建了符合 GMP 要求的现代化藏药生产基地,下设有制药厂、藏医药研究所、藏医门诊部,年产值 1. 6 亿元,年销售收入达 3 亿元,在藏药生产企业队伍中一枝独秀。2008 年初,久美药业提出了 “生产基地 + 藏医药临床试验基地 + 连锁门诊” 的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在西宁生物科技园新建青海久美藏药临床实验基地( 久美藏医院) ,总面积 4260 平方米。有综合楼1 栋,设置 100 张床位,诊疗科目有藏医肝胆科、心脑血管科、消化科、妇科和相应医技科室,临床实验基地诊所已在 2009 年 5 月正式开业运营。公司在青海、西藏、陕西、内蒙、四川、云南、甘肃等西北五省藏区开始建设久美藏医院诊所。目前已有 103 家藏医院门诊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公司已逐步形成了 “产—销—研”

  的整体发展体系,藏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2008 年公司销售额 1037 万元,实现利润 65万元。公司还依托久美藏药研究所的研发能力,积极开发新药。开发了治疗艾滋病的新药 “久美抗艾胶囊”和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久美消渴胶囊”两种新药,总投资达 9000 多万元。该公司目前正在争取政府支持,将部分治疗用药范围纳入公费医疗项目。实验基地 + 连锁式门诊的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三) “公司 + 农户”综合发展的开发模式。

  随着藏医药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中藏药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有些药材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一些有实力的制药企业和有种植愿望的农牧民,已逐步开始种植中藏药材。目前,青海省药材种植面积大约 11 万亩,品种较多。

  种植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为大黄、柴胡、甘草、黄芪、防风、牛蒡子、枸杞、党参、当归、板蓝根,种植面积达 8. 13 万 亩,占总种 植面积 的73% ,其中 大 黄 3. 92 万 亩,占 总 种 植 面 积 的35. 6% ,占前十位种植面积的 48% 。 由中藏药产业延伸的种植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已初显成效。中藏药种植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所签订的销售合同大都规定了中藏药材最低保护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种植中藏药材的市场风险,解除了广大农民种植药材的后顾之忧。农牧民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从过去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转变成今日的精细药材种植。一些中小企业也看准了商机,纷纷投入这一产业。

  个案 3. 青海正源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正源有限责任公司 1992 年成立。2000年企业转型进入中藏药产业,主要从事中藏药种植和初加工。2006—2009 年,该公司实施了国家扶持的重大项目 “青海地道中藏药材规范化科技示范种植基地” 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为4170 万元。 项目建设规模为 15000 亩。 品种主要以大黄为主,秦艽、羌活、甘草等为辅。公司采取 “公司 + 农户” 的中藏药材经营模式,建立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该公司联合省内外的一些有关科研单位,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并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规范化技术要求,种植收购中藏药材。

  公司中藏药材种植基地采取的 “公司 + 农户”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实 现 了 经 济、生 态 和 社 会 的 “三赢”。2008 年,采 收 大 黄 1460 吨,实 现 产 值1170 万元。 从社会效益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收入,比原来种植粮油类作物平均每亩每年可增收 100—300 元。柴胡、黄芪、大黄等药材种植每亩纯收入在 400—800 元左右; 两年生党参每亩纯收入在 2000—2400 元左右,是种植小麦收入的 10 倍。从生态效益看,青海正源公司利用成熟的技术,通过对大黄、秦艽、甘草、黄芪进行人工引种栽培的方法,进行规模化种植,是快速恢复及扩大大黄、秦艽、羌活等自然资源并保持其优良经济性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公司还计划在西宁南山生态区规划建设占地 300 亩的高原生态观光园。把这里建成具有青藏高原药材生态展览、科研示范、信息交流、引种繁育、技术推广和培训等多重功能的生态观光基地。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