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技术经济学论文

新时期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30

887年,美国铁路工程师阿萨姆威林顿在其所著《铁路位置经济评价》一书中第一次把项目投资同经济分析结合起来。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新时期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920年,格登门(Goldman)在《财务工程》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把复利公式应用于投资方案评价,并且批评了当时研究工程技术问题不考虑成本、不讲求节约的错误倾向。1930年格兰特(Eugene L.Grant)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一书,第一次以复利计算为基础对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评价的原理做了阐述。由于格兰特对投资经济分析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人称他为技术经济(工程经济)之父。

我国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评价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前苏联引进了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的方法,并形成了我国技术经济学的雏形。遗憾的是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彻底断送了这个进程。直到1978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我国恢复和发展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基础。1978年成立了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 1981年成立了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很多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技术经济专业或开设技术经济学课程,对技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与方法、性质与对象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有关技术经济或相关的投资理论、项目评价等著作和文章大量涌现,逐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学。

本文从20世纪60—70年代技术经济学的初创期, 80年代技术经济学的繁荣期,以及90年代以后技术经济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三个阶段,分析、梳理技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1963起,技术经济学进入了创建期,经历了“十年动乱”,到1980年以前,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中的劳动生产率理论和经济效果理论已经成熟了。

1生产率理论

据统计, 1952—1962年间,有关劳动生产率的文章已多达667篇,而到了技术经济学的创建期,即1963—1980年间,有关劳动生产率的文章仅133篇,这里有受“十年动乱”影响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学者对劳动生产率的认识已经到了较深的层次,关于劳动生产率已经没有更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了。需要指出的是,在技术经济学的创建期,我国学者对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在事实上已经涉及到后来从国外引进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问题。在徐寿波的《技术经济学概论》中关于技术方案经济衡量的主要标准及其公式中,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率(I)和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率(II)都实质上是一种“全要素生产率”,只不过当时我国没有“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名词。这说明,我国学者在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已经无意地开始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因此,这一时期的生产率理论不仅仅是关于传统的劳动生产率的理论,也包含了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