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9-29
近几十年来,世界服务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明显处于劣势。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简论电力企业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
竞争性企业由于各自技术开发能力、设备和经营方式、传统等的不同,很可能开发出具有垂直差异的产品或服务。根据Akedof(1979)的研究,垂直差别化市场会出现“劣等品驱逐优等品”现象—由于信息不完全,消费者因无法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支付意愿不会随质量提高而调整,从而企业缺乏提供高质量的激励,低质量产品或服务通过低价竞争获得大量利润,最终导致市场均衡结果为提供低质量。政府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增进正的消费外部性和社会福利目的,会制定与实施最低质量标准(MQS)政策。一些学者,例如玩land(1979)和sh即i。(1953),认为,单一的MQs工具的政策效果不是很清楚:MQs政策使一些消费者因为他们中意的质量不再提供或者价格因此上涨而境况恶化;或者(例如shapiro,1953;以及Besank。,nonnenfeld和white,1955)使一些企业因为生产高质量的成本增加,预期价格上涨,或因为不符合标准、不预期他们提供更优质量的收入会弥补增加的成本而决定撤出市场,在开放环境下成为产品或服务贸易的技术壁垒。本文试以Ronnen(1991)的模型为基础证明,当生产包含固定成本且企业在价格上进行竞争时,经适当选择的标准仍会有两个企业都进人市场的均衡,并提高消费者参与度和促使所有参与的消费者选择更优质量—这一思想对于促进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模型假设。在一个由本国(发展中国家)和外国(发达国家)构成的两国世界里,分别有一个企业提供同一种产品。他们在各个方面都相同,特别是都面临相同的能提供质量q的技术开发成本C(q),c(妇及其边际成本C(妇为q的增函数,即对于所有可行的质量C(妇任假设没有单位成本,外国企业由于在资本和技术上占有优势将其更优质产品出口到本国市场,而产品的国内市场属于垄断竞争质量差别化市场:市场需求由连续的消费者构成,以:表示,均匀分布于0,1〕。令:(:,q)二;·q为消费者,对质量q的评价。由此,购买质量q而支付p的消费者,的剩余为sq一p。同时,假设单个消费者只从其所购第一单位获得效用。
企业分两阶段竞争:第一阶段,各企业决定是否进人市场和在质量开发上投资多少—企业只有在质量超过最低质量标准(‘i。)时才可进人市场—如果两个企业都进人市场,则在第二阶段进行价格竞争;如果只有一个企业进人,它便成为垄断者并可依此定价。企业同时决策,且第一阶段的决策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可观察到。两阶段模型使得企业可立即变更价格,尽管技术变化需要至少不为零的时间。消费者是价格和质量的接受者。给定企业决策(q,,qf),每个消费者有3种选择:从本国企业h购买一单位,从外国企业f购买一单位,或什么也不买。
标签:技术经济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