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ouhong
2014-04-21
古籍文献数字化学科建设探究,以期构建我国古籍文献数字化学科的理论框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博精深,古籍文献蕴藏着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全部智慧精髓,它不仅是中国悠久文化的传统明证,也是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古籍文献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以及艺术代表性,对研究我国古代的社会风貌以及生产、科学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好好加以保护,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古籍文献数字化,有效地保存了我国现存的古籍资源,并借助信息技术,以发掘其中隐含的知识内涵,为我国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将古籍文献数字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来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1 古籍文献数字化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古籍是特殊文献,既具有罕见的史料价值,又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质变脆,而作为文献资料的古籍不可避免地要供人阅读。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古籍文献,又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就成了古籍收藏单位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古籍数字化以后,读者可以通过光盘或者网络浏览阅读善本,可以任意查找珍本书籍,避免了直接翻阅古籍的诸多不便,从而解决了古籍保存和使用的矛盾。古籍文献数字化,是保护和传承古文献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古典文献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吸取诸如文化人类学、阐释人类学、文化地理学、区域社会史等学科的成果,拓宽研究视野。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国学研究的基础。它支撑了众多以古代文化学术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科的研究工作,促进了它们的持续良性发展。同时,中国古典文献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只有以各学科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内容,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古典文献学界要以接纳、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加强同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学者的联系,共同促进学术事业的发展。
2 古籍文献数字化学科建设的现状
当今,Internet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作为一种全新的文献存在方式,数字化古籍文献,经过短短十数年的发展,已经向我们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契机。
2.1基础理论研究缺失
古籍文献数字化理论的研究薄弱,尤其是系统理论缺乏。当前,有关古籍文献数字化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对古籍文献数字化资源的调查和利用上,深层次的理论探究涉及较少。对于古文献资源来说,古籍文献数字化,只是技术手段上的革新,其本质上仍然属于古籍整理之范畴。古籍文献数字化,也面临着版本选择、文字校勘、文献考证等古籍整理的基本环节。所以,从事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的相关人员,须具备古文献学的基本知识。
2.2技术手段革新
古籍文献数字化,主要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大型数据资源库,藉以揭示古文献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古籍文献数字化的相关技术也日渐成熟,且取得的成就十分突出。
从数字化古籍文献利用的角度看,信息化的古籍产品呈多元、自主开发的态势,这样就使读者获得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科研空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查阅方式及学习模式。故引入数字化技术,是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的必然趋势。
2.3学科队伍的不作为
一方面,由于古籍文献数字化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与之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大多着眼于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带来重复选题、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从事古文献研究和史学的学者,虽认为数字化的古籍文献有益,但却不作为;真正投身于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项目事业、推动古籍文献数字化进程的学者,却是图书馆、信息管理学界之人士,此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古籍文献数字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3古籍文献数字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3.1 研究对象
标签:图书馆管理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