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02
2 影响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经济衰败,三农问题解决停滞不前与农村主要劳动力流失有关。据另一统计口径估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有1.8亿人,这些人都是农村劳动力的精华。一方面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还很多,未来农村人口非农转移形势还非常严峻,需要通过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村边际生产力,来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村土地有限,再加上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农村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将会减少。但劳动力数量减少并不等于高素质劳动力减少,相反从目前情况来看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只会越来越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培育起一支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如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朝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方向发展。创新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为此,中国农村不仅仍旧需要有人去建设,而且需要精英人才去建设,而不是技能水平低的老弱病残。要让一批农业骨干分子留在农村,就必须合理分流现有的富余农民。比如将一批在外有生存技能的农民工转换为现代意义的工商业产业工人,让他们完全脱离农村,通过土地转换、交易、补偿、户口解决、社会福利和保障解决以及教育解决等途径帮助农民完成向现代工商业产业工人,从农民转为城镇居民。转出大量农民后,就会从总量上减少农业人口总数,为剩下的农业人口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然后再在剩下的农民中培育精英阶层,也就是说使留下来农民中一部分年富力强的农民在农村获得较大发展空间,从而愿意留在农村。如果不这样区别对待,富余农民王就既不能在城镇找到归宿,也不能在农村找到归宿,在两个地方都不能安心置业,生存发展,两个地方都失去发展机会。如果仍旧持续现有模式,不能有效地把富余农民持续转出农村,就会使农村人均收益仍旧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影响留下的青壮农民安心农业。将富余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让他们发展更高层次产业,这符合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这些人年老后不会再给农村增加负担,从而做到工作在城市,养老在城市。现在中国城市的普遍做法是,农民工来打工可以,建设城市可以,年纪大了干不动活了城市就不再欢迎他们。从而形成另一种类型的城市对农村的掠夺,也就是说农民工为城市做贡献,但生老病死及其它社会保障还由农村负担;城市获取农民工的劳动成果,但不应负保障义务;农村在付出,城市在获取;农村将最主要最精华的力量移向城市(外出打工),将最大的包袱留在农村(老弱病残幼)。中国现有的农民工劳动制度对农村发展极为不利,影响国民经济的基础。
标签: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