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试论农民工身份困境及社会后果研究

编辑:sx_wangha

2013-12-0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试论农民工身份困境及社会后果研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身份是一个社会对个人的定位,个人身份被决定了,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所发挥的生产功能和作用,还包括待遇和生活模式也相应地在一定程度上被决定了。身份是一张无形的网,把个人罩在其中。身份是社会结构的产物,它可能独立于个人而产生,比如人一生下来就可能给予某种身份,也可能被个人能动地改变,比如个人通过教育和培训改变自己的命运。农民工处于流动之中。2007年,广东省有2 400万流动人口,其中1 300万为省内流动人口,1100万为省外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总量占其人口总量的2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群体在流动中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分化。流动性对农村及农民的改变是巨大的,当农民工发生了巨变,而附着在他们身上的身份依然如故,没有变化。身份作为一种制度,一个社会结构的象征,必然与农民工的现实生活发生冲突,由此产生身份困境,身份既是一种表征,同时又是一副枷锁,我国农民工的实际身份已经变化多年,但名义身份,包括户籍、土地制度、财产权、福利、事业教育等一整套体系的总和却纹丝不动。我国有流动农民工1.4亿人(据其它口径统计测算达2.2亿人),他们进入城市,带来医疗、住宿、工作、就医和治安问题,以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夫妻分居等问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2 000万人,目前第一代农村留守儿童已经长大成人,在就业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社会不适应。我国农民工的身份解放和制度改革应提到议事日程。

  一、农民工的身份困境和身份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民工在不断流动,几十年的流动早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他们许多人几乎与城里人没有两样,但从身份上看尤其从户口本上看,他们仍旧是农民。但他们又不太像农民了,因而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分歧很大。以下是实际生活中,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人们给农民工贴上的几种身份标签。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