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试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

编辑:

2013-12-02



1 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本文采用下梯形法,利用不同收入组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各年全国、城镇和农村可支配收入(农村为纯收入)的基尼系数。
城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是从总收人中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得到的可支配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能够反映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是用从总收人中扣除税收、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后的收入计算得到的。
由于没有全国的居民收入水平分组数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收集到的2002年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在全国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中,93%是城镇居民,7%是农村居民;而在收入最低的10%人群中,城镇居民只占1.3%,农村居民占98.7%”。因此,本文将全国居民收入分为8个层次:首先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最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作为全国可支配收入最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然后将剩余人口分为6组,计算全国混合基尼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全国、城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总体趋势都是在2005年前扩大,在2005年后开始缩小,即在2005年分别达到0.421和0.354,但是2008年全国的基尼系数却又上升到0.445。农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总体趋势是持续上升,2005年达到0.347后,略有下降,但是2008年农村基尼系数上升到0.349。根据国际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2-0.3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0.3-0.4为收入差距较大;0.4-0.5为收入差距很大;0.5以上则为收入差距悬殊。由此可见,我国城镇收入分配差距开始有缩小的趋势,全国的收入差距,即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有所减小,但是2008年又达到0.445,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仍在扩大,说明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的基尼系数处于上升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然而城镇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此时城镇和农村开始争夺劳动力,这恰恰说明我国经济进入了刘易斯转折区域。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总体的收入差距有所下降,但是收入差距依然很大,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依然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2 城镇的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认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在图7中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所揭示的关系呈倒U形,因而被命名为库兹涅茨曲线。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化轨迹是在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上升,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转而下降,呈倒U型变化。库兹涅茨转折点就是收入分配开始改善的转折点。
为了验证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发展情况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本文分别利用城镇基尼系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期间:2001-2008年)画出库兹涅茨曲线图形(如图8所示)。
从图8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库兹涅茨曲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上(2005年)达到峰值,虽然由于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城镇基尼系数有所上升,但整体仍保持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基尼系数上升为0.445,说明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各个阶层的影响差距较大增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从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中国收入分配恶化的趋势逐渐被遏制,收入差距出现缩小的趋势。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提高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报酬也有较大提高,促使中国城镇2005年后出现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这与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出现的时期基本一致,从侧面说明我国2005年后进入刘易斯转折区域,即二元经济发展第二阶段。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