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02
2 建筑业劳动供给曲线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的发展空间也在上升。特别是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的过程中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增加。为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建筑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因此在我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快速上涨的情况下,分析建筑业的劳动力供给情况有利于了解我国非熟练劳动力的总体情况。
本文利用1999-2008年建筑业的数据估计模型(3),估计结果为:
其中,W和L分别表示建筑业的人均实际工资(元)和全部从业人员(万人),方程(5)中的平方项为正,说明建筑业劳动供给曲线是凹的,即与图6的形状一致,后期向上倾斜。图6是根据方程(4)计算的建筑业供给曲线斜率曲线,由图6可以看出1999-2000年建筑业供给曲线的斜率略微下降。反映在经典的供给曲线上为劳动供给曲线变得平坦,可见工人的实际工资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的。说明这段时期内劳动力的供给是相对过剩的,劳动力的流动具有盲目性。进入21世纪后,由于城镇化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非熟练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工资开始了缓慢的增长以吸引足够的工人。由图6中可以明显地看出2004年之后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增加的速度加快了,因此建筑业的工资要大幅增加才能吸引足够的工人,即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明显的向上倾斜。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20世纪90年代末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但是城市当时的发展不足以吸收如此多的劳动力,并且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背井离乡,没有保障,多数农民工的家庭负担较重,因此农民工的就业积极性特别高,即使厂商支付较低的工资,只要工资比在农村的收入高,并且能够弥补外出打工的其他成本,他们也愿意接受工作,而不是返乡或者是选择失业。随着我国摆脱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迅速发展,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劳动力转移的增速下降,2005年后劳动力供给曲线明显向上倾斜,劳动力供给的增加需要靠增加工资来支撑,非熟练劳动力的流动开始影响工资。意味着2005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短缺点),进入刘易斯转折区域,我国无五、基尼系数与库兹涅茨曲线
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在论文《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等》中,探讨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个人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提出并论证了著名的收入分配差距“倒U理论”。库兹涅茨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基于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过程进行的。他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会发生趋势性的变化。库兹涅茨设计了两个部门,一个是农业部门,另一个是非农业部门,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结构变化对收入差距变化产生的影响。这种分法实际上相当于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部门。虽然库兹涅茨分析的经济发展过程与刘易斯模型不尽相同,但是库兹涅茨接受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框架,因此,不管从理论上还是逻辑上,刘易斯转折点与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的拐点应该出现在同一时期。
为了验证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发展情况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本文利用《中国统 计年鉴》中城镇、农村居民的分组数据来研究各个阶层可支配收入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全国、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
标签: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