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02
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与刘易斯转折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批农民工向城市流动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截止2006年,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规模为1.32亿人,其中80%进入城市就业。然而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低,就业环境差,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进入公平流动阶段。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如开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21世纪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初的调查显示,约四成企业用工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方面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社会地位得到基本尊重,工资增速加快。2003年以前,农民工工资水平在近10年时间基本没有变化,但是随着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出现,2004年增长2.8%,2005年增长6.5%,2006年增长11.5%,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变化预示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已经由无限供给转向有限供给,或者说中国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正在消失。由于农民工一般为非熟练工人,大多数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显示,200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0.3%,其次是建筑业占17.1%,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劳动供给问题。笔者分别使用制造业和建筑业职工平均工资和从业人数,构建劳动力供给模型,模型形式为:
其中,w1表示平均实际工资,L1表示从业人员数。
1 制造业劳动供给曲线
我国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主要源泉,是工业化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中国,为我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近年来劳动者工资不断提高,且制造业中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对劳动力工资的变化最敏感,因此本文分析制造业的供给曲线,来说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利用制造业2001-2008年的数据估计模型(3),模型估计结果为:
其中,w和L分别表示制造业的人均实际工资(元)和全部从业人员(万人)。方程(4)中L的平方项为正,说明制造业劳动供给曲线也是凹的。图5是根据方程(4)计算的制造业供给曲线斜率曲线。由图5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变化和建筑业类似,尤其从2004年以后曲线斜率增加较快。制造业劳动力供给曲线迅速向上倾斜。
标签: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