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3-12-02
广大朋友们,关于“试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是由威廉希尔app 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引 言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显著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出现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民工潮”现象。大规模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沿海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使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迅速,为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2004年之初,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发达地区出现大范围“民工荒”现象,随后,“民工荒”开始由南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蔓延,内地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地区也开始出现缺工现象。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不断扩张,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结构转型。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972年发表了《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1979年又发表了《再论二元经济》,在这一系列论文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发展经济学二元经济模型中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模型。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模型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它包括“现代的”与“传统的”两个部门。现代部门通过从传统部门吸收劳动力而得以发展。第二,在提供同等质量和同等数量的劳动条件下,非熟练劳动者在现代部门比在传统部门得到更多的工资。第三,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对现代部门的劳动力供给超过这个部门的劳动力需求。Ranis和FEi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刘易斯模型,由于模式相同,人们合称其为刘易斯-费一拉尼斯模型(Lewis-FEI-Ranis Model)。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三个阶段、两个转折点。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即在第一个阶段,非熟练劳动者是充裕的,故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现代部门能在现有王资水平上得到它想要的全部劳动力。当传统部门的变化开始影响工资时为第一个转折点,拉尼斯和费景汉称为短缺点(shortage point),经济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传统部门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开始转正,工人的工资水平逐渐提高,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开始争夺劳动力,推动现代部门非熟练劳动者的工资上涨;第二个转折点出现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之时,拉尼斯和费景汉称为商业化点(commercialization point),此时经济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二元经济结构完全消失。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提出后在经济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由于他为发展经济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于1979年同舒尔茨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Todaro指出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迁移是二元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现象,他把预期收入引入二元经济理论,提出了Todaro模式。日本学者南进亮探讨了日本的后发优势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提出了判断通过转折点的5个标准,认为日本1960年前后为刘易斯转折点,并对日本通过转折点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由于体制改革、政策、人口结构等因素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色,但是研究中国经济的劳动力市场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基本符合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经济是否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存在很大分歧。我国学者也对中国经济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区域进行了大量研究。蔡防从经济增长、人口变化、劳动力转移、市场发育、宏观经济周期、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建设等角度的观察与研究中,发现并论证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正在中国逐渐消失,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提供种种证据来论述在中国已到达刘易斯第一个转折点的阶段性变化。李月验证了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为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张晓波等基于甘肃省农忙和农闲时期的发展演化模式的长期调研发现,无论其他影响因素是否被控制,实际工资水平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贫困地区实际工资在加速上涨,甚至农闲时期也是如此,表明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蔡防等的观点引发很大的争议,一些学者和国际机构认为这种现象发生在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条件下,只能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劳动力总量供给不足(例如樊纲),主要的争论和分歧是中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是否短缺以及剩余劳动力空间的大小。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在中国确已出现。
标签: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