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范文

网络新词冲击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编辑:sx_shangjianm

2016-03-21

网络新词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编辑老师为您整理了网络新词冲击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对策,希望帮助可以帮助到您。

摘要:分析网络新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提出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做到“坚守”与“创新”并重,以适应中职语文教学需要。

关键词:网络新词 中职语文教学 对策 冲击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信息化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为师生的教与学增添了激情与动力。然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凭借手机和各类移动端软件,如今中职学生获取资讯、开展课外娱乐的手段愈加丰富,“手不离机”、“眼不离屏”的现象在学生课外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广大中职教师已经努力去适应和解决好以往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网瘾”问题,而现在又不得不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给学生教育和校园管理方面带来的冲击,其中网络新词对中职语文教育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一、网络新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文化基础课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教学特色应体现“就业有技能,升学有基础”的职业教育办学新理念。但是,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而网络新词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满足他们追求时髦的心理,因此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此情况下,网络新词对中职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语言交流常常采用互联网新词、热词。必须承认,中职学校语文教师与其学生存在年龄、阅历、生活习惯的不同,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大量引用网络热词,对教师的阅读面、理解能力是一种考验。

其次,学生在文字使用上热衷于效仿网络流行的语句和文体。“不明觉厉”、“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网络新词,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又被广大网友赋予新内涵的,它们的流行速度快、影响广度大,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作文上,这对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一些网络新词背后潜藏的价值导向,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负面影响。比如“有钱就是任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金钱至上”的观念。又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让学生演绎成为不同的版本,也很容易让学生不顾自身所肩负着的责任,放下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由此可见,网络新词对传统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网络新词的流行对传统语文教学产生了冲击,但理性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味地将网络新词、热词对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冲击视为“洪水猛兽”是不可取的。网络热词自有它的土壤,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对人们喜怒哀乐的各类情绪实现了创新性的表达,符合当下人群特别是年轻学生追新猎奇、追求个性的心态。网络新词也并非绝对不能登大雅之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讲话中用“蛮拼的”来赞许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用“你懂的”回应记者提问,都是极好的例证。

二、对策

语文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语文教育的成效对其就业能力将产生显著影响。中职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是:以“感悟文本―生成能颗力―指向应用”为主线,突出文本感悟,注重能力的形成,强调语文的应用。突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对语文的感悟过程、能力形成和能力应用过程,是中职语文教材的灵魂。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应有所坚守与创新,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目的是要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面对时势的挑战,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探索,做到“坚守”与“创新”并重,以适应教学需要。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