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ouhong
2014-04-13
又是大家为毕业论文忙碌的日子,今天小编带来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快来看看吧!
一、云南现代化历程中文化变迁的特点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变迁和内在价值转换,对此,我们首先需要关注云南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文化变迁所具有的特点,进而才能深入认识文化转型对云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文化变迁的自在性。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的发展呈现“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指导下,经过60余年的发展,云南实现了社会性质与社会制度的跨越,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云南社会实现了历史的进步与民族的繁荣。而这种国家和政府主导的变迁方式,由于各地在纳入现代化发展时的起点不一,导致云南各地现代化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不同。加之变迁过于急进与快速,国家主导的新的社会、政治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信仰系统等文化因素,与云南各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的碰撞冲突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表现,导致传统文化中的自在性因素过分强大,文化变迁的超越性和自觉性明显不足。
2、文化变迁的被动性。追溯历史,云南现代化的起步并不是以工业化为内在推动力和逻辑的现代化发展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枪炮逼迫下的被动防御,这样,原有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是靠一种外来的新文化的冲击才能进入文化的怀疑和批判时期。这种外源式文化变迁对文化的更新和合理化要求呈现外在性,文化主动适应变迁的能力不足。
3、精神文化变迁的滞后性。精神文化发展滞后于物质文化,这是后发展国家和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在云南也有明显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层面上逐渐萌生出自觉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发展趋势。而在全社会商品化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向以实用主义为中心的物质文化的大胆追求,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现代性启蒙和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也就是说,云南在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引起文化的自觉转型,没有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和谐的精神文化。
二、云南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制约因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云南文化变迁所呈现出的自在性、被动性和精神文化的滞后性,云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使云南的现代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陷人了文化困境。
(一)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云南人的生存方式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特定生存环境、气候条件、住房、饮食等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同时会在特定人群的信仰、社交方式、理想、道德观念等方面有着典型的表现。
1、“坝子”地形造就了云南人封闭、狭隘的生产、生活方式。云南省山地占94%、坝区仅占6%。全省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共有1589个,零星分散的“坝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狭小的经济、文化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原因,坝子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限制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人们与外界交流沟通少,形成了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孤立封闭的思想认识。
标签:毕业论文范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