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雷电定位系统的原理与应用研究

编辑:sx_houhong

2014-03-28

雷电定位系统的原理与应用研究如下文

湖南是一个多雷省份,通常年雷暴日数在50d以上,雷击是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出于安全生产的需要,多年来对雷电参数的观测,尤其80年代对地落雷密度测量,做了大量工作,得出湖南对地落雷密度[1]r=0.063次/km2。这一观测结果远比原规程r=0.015大3倍,与1997年新修订的规程r=0.07很接近。90年代,随着电力工业的大发展,投运的高压线路迅速增长,线路雷击事故增多 ,故障点的查找工作量很大,以致线路雷击故障查找率对于110~220kV等级只有50左右。另一方面,是把线路的其它事故无根据地归结于雷击。在这种形势下,鉴别线路是否落雷以及精确确定落雷杆号就显得很迫切。正是基于这一生产需要,1993年提出开发湖南的雷电定位?系统。

经过5a调查研究,开发了全部硬件和软件,建成了包含9个探测站覆盖全省的湖南雷电定位系统,以它的良好定位精度,从1996年开始,在指导全省5000多km220kV及以上超高压线路的雷击故障点查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这个系统为背景,介绍雷电定位系统的构成、特性、应用,以及今后推广中的一些问题。

1 雷击故障定位的原理

雷电放电会产生光、声音和电磁波。现在实用化的雷击故障定位大都测定放电辐射的电磁波。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辐射电磁场计算模型,区分云内放电与对地落雷,采用精确的雷击点的定位交会方法。

1.1 回击辐射电磁场计算模型

大量实际观测弄清了对地落雷的形态[2]。落雷通常开始于雷云中高静电区的放电,然后从云向地面以先导形式向下进展,先导到达地面或高耸物体后,沿着先导路径向上产生回击。尽管先导发展具有随意性,但在接近地面时,其通道在几百米的范围内是几乎垂直于地面的。落雷回击电流为幅值大、起始部分陡峭的大电流脉冲,并以近似于光速沿着先导放电路径从大地向云中发展,辐射出很强的电磁波。利用图1的计算模型可以确定回击电流在地面上任一点产生的电磁场强度E(r,φ,θ,t)和B(r,φ,θ,t)。

图1 回击的电磁场计算模型

1.2 对地落雷波形判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