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难度提升

来源:互联网 编辑:lixy

2012-09-21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公务员频道提供公考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难度提升,供考生参考。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2012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延续了07年以来的命题特点,依然为40题。题型上涵盖了大纲中列举的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三种题型。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出现了概念对比题、作者态度推断题两种比较新颖的题型;语句表达部分除保留了去年的语句排序题外,还增加了2道06年曾出现过的语句填充题。从难度上来看,逻辑填空难度略有降低,阅读理解难度有所提升,语句表达则与去年基本持平。

从言语理解题目的选材来看,彰显文化性、时代性,贴近民生的材料备受命题人青睐。如34题关于网络的影响,35题有关慈善的话题,36题涉及微博与旅游的关系,62题谈论行业壁垒等。

(一)逻辑填空:题型变化不大,难度有所降低,侧重对特定语境适用词语的考量

1.题目严格按照一空、两空、三空的顺序排列,几种题型的题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实词和成语依然是两大考点。

44.唐朝中期以后,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续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了唐帝国后叶的 。最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 ,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没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 ,一直延续至今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题 危在旦夕 薪尽火传 B。主线 岌岌可危 柳暗花明

C。主调 危机四伏 重振旗鼓 D。主流 危如累卵 涅槃重生

44.【答案】A。解析:由“延续至今”可知,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与此相对应,能体现延续性的词语只有“薪尽火传”。再把“主题”“危在旦夕”代入题干,也与句意相符。因此本题选A。

2.考查词语范围依然以常用词语为主,近义词语辨析不再是考查重点,通过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再加以适度的逻辑推断来确定适用词语成为命题人青睐的考查思路。

30.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 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 ,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极 无功而返 B。盲目 知错就改

C。反面 偃旗息鼓 D。偏颇 改弦易辙

30.【答案】D。解析:由“人生允许   ,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可知,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相对应。“无功而返”、“偃旗息鼓”均未体现“敢于放弃”,排除A、C。且句意并未体现“对错”问题,排除B。第一空中,“偏颇”与“错误”构成递进关系。因此本题选D。

(二)阅读理解:考查题型更趋丰富,难度明显加大,对考生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主旨性题目依然是国考阅读理解的绝对重点,这一趋势在今年的试卷中再次得以印证。包括47、49、51、52、53、54、58、59、61、62、64、65在内的题目均可归入此类题型,它主要测查的是考生对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力。

64.当前,信息技术、视听手段的空前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这是发明蒸汽机和电力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进步。不少人认为,电视、电脑提供的画面与音响,已足够提供人类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超过了文字的功能。于是他们片面地认为,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在当前社会是非常重大的

B。影像所提供的信息含量并不比文字负载的信息少

C。对于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来源,很多人存在错误的看法

D。传统文字的价值依然存在,并不会被图像信息完全替代

64.【答案】D。解析:文段由信息技术、视听手段的发展引出“不少人”的观点,即当前电视、电脑所提供的画面信息与知识,已经超过了文字的功能,于是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由“片面地”、“所谓的”可知,作者对“不少人”的观点是不认同的,也就是说文字的价值并不会随图像信息的发展而消失,其地位不可取代。选项中强调文字价值的只有D项,故当选。

2.46题属概念对比题,是今年阅读理解部分出现的新题型。此种题型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段中出现的两个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此题与10年39题解题思路类似,排除法对解答此类题目非常有效。

46.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意思是说,第一种无知是连字都不识,当然谈不上有学问;第二种无知却是错读了许多书,反而变得无知。“初学者”的无知容易辨别,有容易避免;但是“读书读得越多越好”的错误观点似乎更能迷惑人,因此有必要审慎选择阅读的书目,以免读得越多就偏离得越远。

根据这段文字,“初学者的无知”和“学者的无知”:

A。都是缺乏正确引导造成的 B。既容易区分又经常被混淆

C。都是求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D。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经历的反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