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qinh
2010-10-19
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年里行测测试的内容和题型都有很大的改变,使行测测试越来越规范、严谨。近几年行测试卷结构越来越稳定,但仔细分析稳中仍有细微的变化。就2010年国考行测部分来看,似与2008年、2009年考试大体一致,但是仔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国考命题的变化以及预测2011年的发展趋势。
行测部分的考试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常识判断部分的表述略有调整。
2009年行测大纲中的表述为“主要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2010年行测大纲中的表述为“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细微变化可以洞悉出法律常识不再一科独大,这更加体现了主考部门对其他领域知识的关注,测查考生知识面、学习潜质这一特点更加突出。
体现在2010年的国考行测真题,那就是特别强调科技部分,题量从2道大幅增加到8道,一跃成为常识的首要考查对象,而且考查内容尤其分散,突出体现了常识判断部分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要求高的特点。
法律题目虽然量有减少,但仍占题量的25%左右,依然是七科中的重点。侧重考查与公权力有关的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关系国计民生的民商经济法出现的频率也愈来愈高。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等以直接考查法条为主;刑法、民商经济法侧重案例分析,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新出法律成为必考考点,考查方式也是以直接考查法条为主。
经济、人文、政治、地理均占有一定比重。时事热点几乎贯穿整个常识部分,很多考点都是围绕时事热点而展开。
可以预计,2011年度的国考常识判断部分仍将淡化考查重点,所考知识点将非常丰富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这给考生备考增加了难度,但有利于不同专业背景的考生公平竞争。
二是五大专项在作答顺序上进行了较大调整。
2010年行测顺序变化。09年测查顺序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理关系、资料分析,2010年国考行测考查的内容顺序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理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
三是资料分析题目增加5道,数学运算减少5道。
2010、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资料分析基本情况
年份 | 总题量 | 资料分析题量 | 资料类型 | 重点考查知识点 | 题目类型 | 选材范围 | ||
直接题 | 计算题 | 综合分析题 | ||||||
2010 | 140道 |
25道 |
文字型、文字+图形、表格+图形、表格型、文字+表格 | 同比、环比、比重、平均数、倍数、年均增长率等 |
3道 |
16道 |
6道 | 汽车业、进出口、人民生活、邮电业、公共卫生 |
2009 |
140道 | 20道 | 文字+图形、文字+表格、表格、文字+图形 | 比重、平均数、翻番、同比等 |
2道 |
12道 |
6道 |
环保、农村劳动力就业、生产统计、科技 |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行测资料分析题与09年相比多了一道文字型的题目,考查的类型更全面。从所考查的知识点来看,09年涉及了比重、平均数、翻番、同比等4个方面,除此之外,2010年还包括环比、倍数和年均增长率等3个方面,考查的知识点更全面;在考查的题目类型中,综合分析题资料分析题仍然为6道,直接题与计算题有所增加,总体量增加5道。
2010年行测数学运算题题量与题型都有所减少,但题目难度却明显增加了。2010年行测数学运算题难度为历年之最,复合题型增加,虽然没有很复杂的运算,但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需要具备综合的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资料分析题考查的是考生阅读分析资料的准确和速度以及考生的计算能力,比数学运算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可见实际操作能力是以后考试的重中之重。
四是图形推理增加5道,类比推理减少5道。
2010、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基本情况
年份 | 题型和题量 | 图形推理规律 |
2010 | 1道古典型图形推理 4道视觉型图形推理 3道九宫格图形推理 2道空间型式图形推理 |
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几何特征是图形推理规律的主体,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强调综合思维 |
2009 | 3道视觉型图形推理 1道九宫格图形推理 1道空间型式图形推理 |
3道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2道图形中的位置关系 |
总而言之与09年相比,2010年行测图形推理题无论在题型和题量上还是在考查的图形推理规律上都有所增加。图形构成更复杂,图形推理规律更新颖。更注重对求同思维能力、对比分析能力的考查,整体难度较大。
类比推理是所有行测试题中最简单的题型,它的减少预示着难度进一步加强。而图形考察的是考生的基本思维,视觉感官,更测查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标签:行政综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