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编辑:sx_liss

2014-09-28

2008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1.【答案】D。解析:典型等比数列,公比为3/4。

2.【答案】B。解析:平方数列变式,各数分别为12+1,22-1,32+1,42-1,52+1,62-1

3.【答案】B。解析:二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为23,29,35,23,29,(35)

4.【答案】A。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相邻两项的差为等比数列16,-8,4,-2,(1)

5.【答案】D。解析:三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为7,12,22,37,(57)

6.【答案】D。解析:6÷1=2÷1×3,18÷2=6÷2×3,4÷4=8÷(24)×3

7.【答案】D。解析:6×9=28+26,3×9=15+12,0×9=(-6)+6

8.【答案】C。解析:4×3-5-3=4,6×4-2-4=18,3×6-2-7=(9)

9.【答案】D。解析:(8-2)×(4-2)=12,(2-1)×(8-3)=5,(13-10)×(11-12)=-3

10.【答案】B。解析: (9×4)-(4-4)/2=18, (10×4)-(6-2)/2=18,

(9×5)-(7-2)/2=20

11.【答案】C。解析:每双鞋子可以赚:A=500/6 -300/4 ,那么,赚10万共卖出:100000÷A=12000双。

12.【答案】C。解析:此题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关键是求出直线飞回家的的距离:

 

图形推理:

26.【答案】D。解析:每套图中,前两个图形相加得到第3个图形,并遵循黑 黑=白,白 白=白,白 黑=黑的规律。

27.【答案】D。解析:第一套图中,各图形的直线段数分别为3,4,5,第二套图中,各图形的直线段数分别为6,7,8。

28.【答案】D。解析:第二套图形与第一套图形的位置变化及颜色变化一致。

29.【答案】B。解析:每组图形的第三个个图形都是先把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在把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再相加而得到的。

30【答案】A。解析:开口数量规律:第一组图形分别为2,1,0;第二组图形分别为3,2,1。

演绎推理:

31.【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结论型试题。材料只对"领先汽车"与"A牌"的年销量进行了比较,因此,无法推出"领先汽车的发动机问题与其他品牌车辆相比比较轻微"和"A牌汽车的返修率一定高于领先汽车",故排除B、D;"2005年以来,领先汽车的年销量不断增长",但是"因发动机问题产生的返修量也不断上升",说明有些影响领先汽车销售的问题并未得以解决,故排除C。从材料可以看出,虽然领先汽车因发动机问题产生的返修量不断上升,但是其年销量仍不断增长,可以推断"这种问题并不影响人们对领先汽车的选择",故本题应选A。

32.【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削弱型题目。题干中母亲反对的理由是"父亲一直在旁边看报,也没有说电视声音过大", 若要"表明母亲拒绝调小电视声音是错误的",必须从母亲提出的论据的可靠性角度思考问题,故排除A、C;B项实际上可以反驳母亲的观点,如果电视声音不大的话,父亲也用不着自备耳塞,正是因为声音比较大父亲备了耳塞。D项中"父亲年龄大了有些耳背",但是耳背的程度不确定,有些耳背对题干有一些削弱能力但不能表示声音真正大了。

3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做出如下推断(虚线表示"不是",实线表示"是"):

由(2)推断,作家不是中文系毕业者,故排除D。由(5)、(6)推出乙不是数学系和物理系毕业者,故乙是中文系毕业者,丙不是物理系毕业者。由于乙和丙都不是物理系毕业,所以甲是物理系毕业者,排除B、C。由(3)、(4)推出物理系毕业者不是教授和作家,故物理系毕业者是市长。

由图可知:甲→物理系毕业者→市长,丙→数学系毕业者→作家,乙→中文系毕业者→教授。故A选项正确。

34.【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加强型试题。题干的结论是"除非冬天特别严寒,工业消费者使用的天然气价格也可能保持在低水平",原因是"工业消费者使用的石油价格今年特别低,并且可能会保持下去"。题干给出的是一个不完整的论证,若要加强题干结论,必须补充说明"石油"对"天然气"的影响,故A、C。选项D如果为真,只能推出与天然气相比,石油价格更容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而变动,无法说明石油价格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故也应排除。如果"消费大量天然气的工业用户可以很快且便宜地转换到使用石油这种替代品",石油价格将直接影响天然气的销量和价格,所以B选项正确。

35.【答案】B。解析:利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题。甲和丙说的话是矛盾的,乙和丙之间必有个说的是真的,根据"只有一句是真的"推出乙说的必为假,则乙会游泳,再根据"只有一个会游泳",所以答案选B。

36.【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削弱型试题。A选项只能说明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减少,没有说明内战是否减少,不能有力地削弱题干结论;B选项与题干无关,C支持了题干结论。如果D项为真,则说明世界范围内战争呈减少趋势,这就有力地削弱了题干关于"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的结论。

37.【答案】C。解析:由题干推出工人对工作的不满意产生于工作环境、工资本身以及工人对工作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故Ⅰ、Ⅱ不正确,排除选项A、B、D。

38.【答案】B。解析:根据条件一和条件二,I肯定成立。根据条件一、二、四,如果汽车属于老爷车,时速不一定能超得过60公里,所以II肯定成立。选项III不一定成立,汽车时速超过60公里,也可能是在夜里的城市干道上(也不塞车),对日期也没有限制。所以答案选择B。39.元大公司开发的楼盘中所有户型都是4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在4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中有50%是独栋别墅。只有购买了独栋别墅的业主才可以同时享受物业提供的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

3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第二句"只有购买了独栋别墅的业主才可以同时享受物业提供的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推出"购买了独栋别墅"是同时享受"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的必要条件,Ⅰ不一定为真,只有李先生同时享受"24小时送餐服务"和"免费小区超市代购服务" ,Ⅱ才可以为真,故排除A、B、D。根据"元大公司开发的楼盘中所有户型都是400平方米以上"和"李先生从元大公司购房"推出Ⅲ,所以正确答案是C。

事件排序:

40.【答案】D。解析:A、B、C三个选项的解释都不能说明菜价提高与员工切身利益之间有关联,只有D选项的解释最合理。尽管菜价上涨,但这"并不能解决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下降问题",店主降低员工工资,触及了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陆续辞职。

41.【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的是房屋购买程序。只有"签订买卖协议"后才能"按协议交纳房款",故⑤发生在③之后,排除A、B。如购买经济适用房,要先"提出购房申请",在通过购房资格审查之后,才可以签订买卖协议。比较C、D选项,C选项更符合事件逻辑顺序。

42.【答案】A。解析:本题描述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根据④和⑤判断李某酒后驾车撞的行人是张某,结合选项分析②⑤做为事件起因更符合逻辑,而④应该是整个事件的结尾,故选择A。

43.【答案】C。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发射间谍卫星,并分析利用卫星传输的资料的过程。③应该是逻辑起点,排除A、B、D,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44.【答案】A。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品种引进试种,并进行改良的过程。①④⑤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④引进国外稀有水果品种→⑤试种失败→①本地改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45.【答案】B。解析:⑤进行蹲点拍摄和③得到珍贵照片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先后事件,④应该发生在①之后,排除A、D;比较选项B和选项C,①作为逻辑起点更合理,故选B。

定义判断:

46.【答案】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点可分解为:①基于公共需要②根据法律法规③强制方式④无偿取得⑤财产所有权收取罚款并不是基于公共需要,行政机关收取罚款实际上是一种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罚。其他三项都属于行政征收。

47.【答案】B。解析:这道题对稍有点法律常识的考生来说应该十分简单。但是定义判断这种题型是不会考查具体的专业知识的。考生只要抓住所给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A项只要注意"虽不构成犯罪"即可知肯定不属于逮捕。C项只要抓住"在一经济纠纷案的开庭审理中"和"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即可,法院采取的行为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D项就更为容易了,注意"村干部",其不属于题干中所要求的主体。本题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被告人",被告与被告人所属的法律范畴不同,因而所指的对象也就不同。被告属于民事、经济或行政诉讼的范畴,是指被提起民事、经济或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它的对称是原告。而被告人属于刑事诉讼的范畴,是指被指控有犯罪行为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A项只要注意"虽不构成犯罪"即可知肯定不属于逮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3)有逮捕必要。也就是说,不逮捕或者采取其他较缓和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因而有逮捕必要。

48.【答案】B。解析:想要排除A项,需要了解什么是遗嘱。遗嘱是行为人在去世前安排其去世后有关事宜的法律行为。A项显然不符合"活着的时候"这一条件。C项只是说"让孙子在自己的房子里结婚",并未说明房子的所有权归孙子所有,如果再教条一些,题干中说的是"钱",对其狭义理解只能为货币,即便是广义理解为可以变为"钱"的财产和财产所有权,C项也不符合要求。D项所述的情况是由于李先生的失踪引起了继承关系。这是法定事由引起的财产权的变化,不符合"施赠人自己决定"这一条件。

49.【答案】D。解析:如果把题干稍微翻译一下,这道题就会显得稍微容易一些。"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自己作出了某一行为,不需要对方同意,就可以使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化。A项中由于卖方暂时缺货,卖方要解除合同,合同是否能够解除,肯定还需要买方的同意。B项中承租人要求降低租金,是不可能仅凭承租人的要求就当然能降低租金的,还需要出租方同意。C项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D项就不同于前三项。债权人单方主动免除债务人的债务的行为,在法律上称之为债务的免除,债权人的这一权利被称为"免除权"。行使对债务人有利的免除权,肯定是不需要债务人同意的,因为这是有损于债权人的利益的行为。只要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了这种表示,双方的债务关系就已经消灭。这也是民法中的当事人处分权的一种体现。

50.【答案】C。解析:"围海造田"不符合"向水域索取实物"这一条件,其目的是发展"畜产饲料供应",是与"蓝色革命"背道而驰的做法。

51.【答案】D。解析:D项中,计算机网络并不是赵某的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赵某只是在网上与刘某交流。赵某实际实施的是强奸罪,攻击对象为刘某,不存在犯罪工具。A项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以牟利为目的,实施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犯罪行为。B项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行为。C项同样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其实施的是盗窃行为,窃取的是虚拟财产。

52.【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只有两个,就是"目标指导"和"认识基础"。B项和C项很容易排除,司机事前是不可能对车辆追尾的发生有任何认识的,完全是种意外。C项中,小刚"一怒之下拿起杯子朝同学砸了过去",这种攻击行为是不具有达到目的的性质的。可能考生更大的困扰是来自A项和D项。A项只符合"目标指导"这一个条件,在遇到歹徒之前是不可能认识到今晚一定会被歹徒抢劫的。本题只有D项符合"目标指导"和"认识基础"这两个条件。小偷在抢包之前就已经有了谋财的意图,并且其推到老年妇女的攻击行为就是为实现其谋财的目的而为的。

53.【答案】A。解析:B项和D项涉及的都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形象,不符合"事物形象"的要求;C项中的"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不具有概括性特点。只有A项符合所给定义的全部要求。

54.【答案】B。解析:IBM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制超大型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成功之后申请专利,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完全合法的行为。虽然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但是IBM公司并未采用"不正当或者不公平的手段"。其他三项都是典型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55.【答案】B。解析:A项表述的是人的主动适应,而并非"被要求如何行动",C项中小郑的行为恰恰违反了行为规范,着背心和短裤,脚上穿着拖鞋参加好朋友的婚礼是不符合社交礼仪的。D项是处于"为了使大家玩得更开心"的目的而制定了一个游戏规则,并非"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表现"。而C项就是人们希望律师在身处法庭这一特定环境时所应当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

标签:行测真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