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题答案(二)

编辑:

2012-08-06

10.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曾经是中国城市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挑战。也因此,为了实现所谓的统一,许多地方政府采取了“以土地换保障”和“以土地换户籍”等方式,也就是农民要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都最初的户改也未能脱离这样的怪圈。2007年成都成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为了形成土地的规模集中,在一些区县开始实行被称为“土地换社保”的双放弃模式,核心要点就是鼓励农民放弃土地,向城区集中。

但是,成都方面很快发现,这一做法严重阻碍了农民进城。

2008年,借灾后重建的机会,成都市展开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土地确权,明晰了农民的财产权,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又让农民的财产有了流动转让的权利。市统筹副主任秦代红说:“这样,农民的财产有了保障。”

但成都的户改还不是最彻底的改革,与中国很多地方的户改一样,成都户改也仅覆盖本市户籍人口,尚未涉及外来人口的落户以及福利均等化。而打破地域限制,才是中国户籍改革中真正最大的难题。

当然,在成都户改中也能看到变化的端倪。在成都户改中提及:“凡按照相关政策迁入落户的市外人员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据介绍,外地户籍来成都工作的进城务工劳动者,也和成都市城乡居民一样,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待遇一致。

11.下面节选的是媒体有关文章的部分事例(次序有所打乱):

长沙、益阳、郴州、永州、怀化5个市33个区县1460户接受调查的农村住户,共失地3056?2亩,户均失地2.1亩,其中有接近三成的农民已失地8年以上。

失地后,78.7%的家庭获得了政府的货币补偿,13.3%的家庭获得政府提供的住房,6.5%的家庭获得以地换地的补偿,仅有1.5%的家庭没有获得补偿。

征地后平均每户获得补偿76271.4元,“远低于土地使用权转移后的土地增值部分,被调查农民普遍反映补偿标准低于目前的市场价位,低于一个城镇居民正常的城市生活开支和保障”。

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下,户均76271.4元的补偿费仅可以维持农民家庭一般日常生活开支3—4年,不能对失地农民形成长久的保障机制,没有固定工作的失地农民普遍出现了坐吃山空的困境。

大部分的生活农民在失去土地前主要是靠种植和养殖的收入,总体不高,但相对较稳定。他们中很多人除了从事农业生产,缺少其他技能,一旦失去土地或土地减少,就会直接导致收入骤减,生活陷入困难。

被征地农民获得补偿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失地农民的民主权益缺失”:在征地程序上,农民作为土地的直接使用者,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从土地征用的认定,到补偿费的确定、分配和劳动力的安置等,都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说了算,农民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征地的谈判协商。

农户认为政府的征地制度不完善或者很不完善,有24.8%的农户与当地开发商或者地方政府发生过利益上的冲突,还有部分农民对补偿不满而“引发上访现象”。

1460户失地农民中,收入减少较多的有540户,占37%;501户收入增加,占34.3%;另外还有419户收入没有太大的变化。

有三成农民在失地后完全无业,赋闲在家。由于失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缺乏竞争力。农民反映,失地后政府并没有进行过相关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且再就业的失地农民中,只有10.1%是通过政府(社区)安排介绍获得工作。

三、作答要求

得分评卷人(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近年来我国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得分评卷人2.给定资料4中提到了“对城市的‘归属感’”,请根据给定资料,分析农民工对城市缺乏“归属感”的原因。(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方格略)

得分评卷人(二)仔细阅读给定资料8—10,试分析为何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以土地换社保”和“以土地换户籍”阻碍了农民进城。(20分)

要求:分析准确、全面,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50字。

(方格略)

得分评卷人(三)请以给定资料11所列举的事例为基本素材,撰写一篇《湖南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报告》。

要求:(1)内容部分着重写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2)叙述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方格略)

得分评卷人(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统筹城乡 普惠民生”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方格略)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