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03
何帆:
一些开发商说,说现在楼市不能降,因为越降的话,老百姓越不买。我觉得这个判断是不对的,因为买房的人实际上是两种,一种是自己要住房,所以他要去买房。这些人他不是说为了投机的,所以他看到,当你的房价真的是降到能够给他得到实惠的时候,他会去买的。只要是房价降到合理的程度,从自有住房的角度来说,百姓可能是去买的。
另外,房地产的冬天其实还没有到来,现在房地产商可能遇到的不是一个冬天,而是一个冰河世纪!
房地产商现在正在面临被迫调整商业模式,以前空手套白狼的魔术将会彻底失效。因为过去房地产商拿土地比较容易。但现在中央政府对土地政策控制得比较严,纷纷出台廉租房,两限房的政策就是真正来解决那些种低收入阶层购房问题。对于房地产商来说,这是一个打击。因为原来百姓只能靠房地产商盖房,现在政府增加了供应,对原来处于一个垄断地位的房地产商来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打击。
政府一系列房地产的政策出台,看起来好像是和地方政府救市的措施是一样的。但是仔细去看就发现实际有所出入。比如财政部规定了是从11月1号起,如果你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房,那契税要下调到1%,然后买卖房子时,暂时免征印花税、个人销售住房免征土地增值税。所以都是在免掉税负,实际上是个惠民的政策。另外,政府之所以出台一些措施针对房地产市场,有两个用意,一个用意就是说真正看到老百姓现在住房比较困难,买房比较困难,所以想让中低收入阶层的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二就是在美国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下,不想让中国经济出现一个硬着陆,采取保经济增长的办法。
但是这样的政策,恰恰被房地产商,被一些地区政府给误读了。
因为这里包含一个利益所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被结合的非常紧密,除了它直接要得到土地的收入,它还带动了其他的各个行业,家具行业、装修行业。作为一个地方政府,也不愿意看到地方经济一片凋零,所以就会出台各种政策,来想救房市。
救市应该是救中国经济,要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这些群众,提供一个新渠道。我们看到政府加大了对廉租房、两限房,包括一些经济适用房的加大这样的举措,实际这是个民生工程。如果救经济,要逐渐地调整,要防止房地产一枝独秀,一家坐大的局面。
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被房地产俘虏了,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是畸形的。因为2007年的时候,投资占中国GDP的40%,其中房地产投资又占四分之一。所以按照这个比例,2007年的时候,房地产的投资占GDP 的比例的是10:7 这个比例要比美国和日本都要高得多,而且这个上涨的速度也比美国和日本要高得多,甚至比日本在经济崛起的那一段时期还要高。比美国在前几年,房地产泡沫的那一个时期长的速度都要高。因此,所以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要改变房地产一家坐大的情况。
尽管我们承认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的支柱行业,但是有见过一个柱子就能够支起来的大厦,所以现在要做的不是说要去加固房地产行业,而是要尽快地让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平衡。否则的话,无论是地方政府,无论是银行,还有普通老百姓,可能就都会被拴在房地产这一条绳子上。房地产行业应该让它降价,另外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下一步可能就是要进行一些财政制度的改革。不能再让地方财政完全依赖土地的收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物业税,可以通过征收土地增值税,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
陈伟鸿:
各地政府采取了许多令人眼花心乱的救市措施,很多百姓都在思考救市到底是救了谁?每次当面对这样的质疑时,许多地方政府最典型的说就是救市是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但是我每次都发现百姓似乎不怎么领情,他们并不认为你救的是百姓,反而大家会觉得救的是开发商。
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可能更需要重新校正自己对各方利益之间的关系。政府想救的是经济,开发商想救的是自己,百姓还在等待,市场依然低迷,消费者呼吁,提振中国楼市,降价才是硬道理。
易宪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员):
把房价抬高,才能抬高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高了,土地的财政(收入)就有了。地方财政有了,你不能把它拿一点出来,说要补贴民众。其实这种举动并没有补贴民众。
房地产的需求,一定是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购买力作为一个基点的,离开了这个基点来讲,再怎么救,怎么补贴都没有什么用。尽管比如说有些人发展了经济,但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购买这么高房价的住房的。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满分20分)
2.概括给定材料,请你分别概括赞成政府救市的理由和反对政府救市的理由,篇幅在350字左右。(满分30分)
3.根据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请你就当前政府应如何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实际,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标题自拟,篇幅在1200字左右。(满分50分)
更多内容请进入:
标签:北京公务员申论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