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03
叶祝颐读者表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房价成本与供求关系决定房价,百姓是否决定买房,应由他们与开发商在合法市场框架内博弈。在楼市低迷的境况下,政府督促开发商还原房价成本,剔除暴利空间,理顺房产市场供求关系,才是恢复消费者对房产市场信心的关键。如果地方政府不在打破卖地财政思维,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尊重公众住房消费知情权, 推动房价理性回归等方面下工夫,恐怕再多的救市设想也是一厢情愿。
瞿方业读者说,地方财政是公共财政,在用于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普惠性,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改善弱势人群的生存条件,而不是谁有能力购买商品房谁就可以得到国家补贴。如果一定要补贴,如果地方财政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大经适房、廉租房的投入力度,加大各类社会保险的投入力度,实现全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河北读者友瑜建议:面对一些地方政府发放购房补贴的救市怪象,一方面,决策者应加以反思,检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另一方面,上级有关部门应该介入干预,加大地方政府部门违规成本,避免更多荒唐救市举措出笼。
江西读者彭兴庭认为,要使房地产市场按照自身的经济规律发展,首先,地方政府应该退出房地产一级土地垄断市场,真正回归“守夜人”的角色。其次,还必须重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比如,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出发,让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取消那些诱导地方干部在短期任职时不顾房地产市场长远利益的考核内容,拓宽公众参与房地产市场决策的渠道,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作用。并且,从利益兼顾和互动的角度,重构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格局,建立中央与地方在房地产市场利益分享上的补偿机制,通过产业、区域政策及相应的税收、信贷、利率手段,激励地方政府参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材料二:
继南京、长沙、宿迁、沈阳、厦门、西安之后,长三角重镇上海、杭州昨日不约而同对楼市的低迷状态宣告“出手”,加入救市大军。昨日,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再次调整本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的通知》,从今日起上调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符合条件的家庭最高可贷60 万元。
而相比上海更为猛烈的,是杭州市政府昨日发布的《市政府关于促进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购房入户实施范围扩展至老城区、政府给予个人买房一定的税缴补贴、放宽房企受让及开发期限等系列措施。
虽然上海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明确出台系列“救市”方案,但上海选择了从住房公积金贷款入手,通过加大对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支持力度来刺激潜在需求。
根据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定,自今日起,对第一次购买自住住房且有2 个人及以上参与贷款的借款家庭的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上限从10 万元调整为20 万元。具体调整方法为:首先分别计算每一个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的可贷额度,每个人的基本公积金可贷款额度不超过20 万元,补充公积金可贷款额度不超过10 万元;然后将所有借款人的基本公积金可贷款额度累加,合计不超过40 万元,补充公积金可贷款额度累加,合计不超过20 万元。也就是说,同时缴纳基本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的双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购房最高可贷到60 万元。而只有一个人参与贷款的家庭仍按现有计算规则。
相比于上海,杭州则亮相了一个力度较大的“二十四条”——《市政府关于促进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计二十四条,其中调整购房入户政策、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以及政府给予相关税收补贴等政策,与个人购房者密切相关。畸高的房价已经把众多的消费者抛离在市场之外,行业风险是否该释放,如何释放,也许不仅仅表现在房价的“拐点”上。
房地产救市是这段时间市场上最火的一个词。市场中,开发商在促销;银行里,房贷在打折;税收上,政府在优惠,一浪高过一浪的救市呼声,为何救不起低迷的中国楼市? 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各大银行态度谨慎,救市难道成了救开发商,是政策误读?还是利益捆绑?央视二套《今日观察》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和评论员何帆、张鸿一起为你剖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到底该不该救?还能不能救?该怎样救?
张鸿:
经过最近这两年的大幅的上涨,房价与收入之间的比例远远背离了。一般国际上标准是3到6倍,现在很多地方的房价收入比已到了30倍到40倍。普通百姓要30 年或者40 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远远背离了国际上这个标准。用这个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已经说明房价实在高得太离谱了。
房地产的冬天还没有过去。潘石屹去了一趟美国后觉得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他说如果政府早救的话,房产可能就会是一个反弹。我能理解这个撕心裂肺的痛是什么。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从西安、南京,救市的办法无所不用其极。许多地方政府能用的政策,基本上都用到了。有的在打擦边球,比如说有的城市它开始在税费上开始减免,这个可能应该是中央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来的政策,被地方政府做为擦边球用了。
又比如说有些地方政府说用财政补贴直接补贴购房者。这是个有广泛争议的举动,能不能全体纳税人的钱来救房地产?必须打个问号。还有在一些户口相对稀缺的城市里面,许多地方政府用户口来吸引百姓买房。
这些救市的措施,结果确实能让开发商活得更好一点了。如果救市是救了百姓的话,就比较绕了。因为房地产涉及到40多个,甚至50多个行业,相关的产业,包括农民工的就业,包括这个地方政府的一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资金,很多都来自于土地出让金。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这个模式有很紧密关系,我曾经采访过一个二线城市的一个市长。他就对我说这个地方的房地产就是龙头产业,因为土地出让金,几乎占财政收入的60%到70%。
地方政府一定要明确,救市不是托市,不是救价格,而且地方政府千万不要再和房地产商的利益绑在一起了。那么对于地产商来说了,随着整个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这种建设的进一步的落实,地产商你唯一自救的办法就是降价。
标签:北京公务员申论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