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二历史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二上册历史宋明理学说课稿怎么写

编辑:sx_yanxf

2016-09-24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编辑了高二上册历史宋明理学说课稿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分析

《宋明理学》是人教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第三节内容。宋明理学是儒学的重要发展,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宋明理学在本专题以及整个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课内容哲学色彩较浓,是比较难于理解的一节。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全面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及政治学科相关哲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难点: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评价宋明理学。

在课堂最后再给出习题让学生分组竞答,以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巩固。

四、学情分析

宋明理学的教学对象时高二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历史课的学习中以及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对宋明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也有了笼统的认识;而另一方面,对于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一些哲学性和思辨性的知识也很感兴趣;而我们又都知道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也希望老师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他们。识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本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图标归纳法、情景演绎法、自主探究辩论活动等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用多媒体的方法辅助教学。通过联系实际、情景演绎、辩论活动等多种方式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身为一个学习者都是一个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得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将分为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模块展开。

(一)、新课导入

本节课我将以大家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导入,我会请我们班以为学生来朗诵这首诗,并提问全班学生,本事的作者是谁,由此导入朱熹。朱熹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本课最重要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得一位代表人物,诗歌朗诵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而已大家小学时期就已经熟悉的人物来开始本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新课学习

1、背景——“三教合一”

首先是背景,背景就涉及到了本节课的第一个子目“三教合一”了,在儒学部分,我会联系到上一节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让我们学生理解汉武帝以后儒学得繁荣发展大势;而至于后三个佛教、道教以及三教合一呢,我将运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带领大家学习,首先给大家展示《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它所体现的就是东汉时期佛教传入的景象;同时还会联系到课本当中《历史纵横》的内容,为大家展示龙门石窟的图片,它所体现的就是北魏隋唐时期佛教的繁荣发展;当然了,还会带领大家看一下道教发源地——四川青城山以及少林寺碑林当中的混元三教九流碑等一些图片,让大家理解道教以及三教合一在这个时期的发展。

2、具体思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第二是具体思想部分。具体思想就涉及到了后面两个子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其线索是非常明晰的,就是围绕着课本当中给出的五个理学思想家,具体介绍他们的思想,并从中发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发展状况。因为这一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我会按照课本的顺序具体介绍这五位理学思想家。

①二程

首先就是“二程”,在具体介绍他们具体思想之前,我会先给出他们的图片和简单介绍他们的生平,二程的主要思想主要有三点:

就是先理而后物。在这个地方我会先给出他们即将学习到的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本当中的内容作为材料,提问一些关于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的简单思考题,让大家理解“先理而后物”就是理学思想的核心。

而“二程”的第二点思想就是人伦与天理的关系,在这个地方我会联系前两节课孔子思想核心“仁”以及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让大家理解在中国传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当中伦理道德的特殊地位。

而他们的第三点思想就是他们的“格物致知”认识论。在这个地方首先我会让我的学生知道“格物致知”是选自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并结合课本当中《学思之窗》中的内容具体的为大家介绍格物致知思想的内涵。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