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1-08
三民主义是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一个政治理论与政治纲领,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为中国国民党的基本理论,后被采纳入《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内容。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
重点:弄清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
难点:如何动态地看三民主义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中国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一、形成
1、背景
(1)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外: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入侵,泱泱文明古国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辛丑条约》等
内:清政府统治危机 对内 对外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1901年起,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成长壮大; 维新派、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5)革命发展需要:救国探索不断碰壁。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6)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个人转变。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资料:
孙中山先生号逸仙,又号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4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毕业于意奥兰尼书院。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在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为祖国的独立、和平、统一,为振兴中华,不屈不挠,鞠躬尽瘁,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2、过程:
(1)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时候,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
(2)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他“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
(3)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同年,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又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正式形成。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
材料分析理解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中国亡于满洲已二百六十余年,我国民而有爱国心者,必当扑灭满洲已恢复祖国;倘反为满洲尽力,是甘事仇仇而与祖国为敌也。”“汉人不起义则已,苟其起义,必非满人所能敌,亦至明矣。”
—1906年9月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把汉人与满人对立,带有反满、排满的情绪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在日本作第二次的公开演讲
抛弃单纯的反满复仇,区别满人与满洲政府,
反帝的思想,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明确地意识到反封建专制是革命的关键。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主权在民 主张民族平等
标签:高二历史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