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历史说课稿

高一下册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说课稿范文

编辑:sx_yanxf

2016-06-08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高一阶段,这是一个高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高一下册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选择!

我说课的课题是《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型属于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

从两个角度说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重要位置。自07年来,全国共考过3道选择题,无简答题。山东无题。具体题目是1.(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根据刚才时空角度的教材分析,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航运、航空及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试着分析其原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唯物主义历史、辨证观点全面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接下来,说重难点

⑴重点: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难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完了,再分析一下学情

由于在中考中,历史为非考试科目,初中生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素养较低。而目前,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内容比较抽象,这种体系只有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我非常重视学法指导,从课本基础知识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通史观,再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其把握专题史的内容。

三、针对教材和学情,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

1、在重点落实上采用:

①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史料的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②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把握,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难点突破上采用: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学法上

课前:通读教材,了解 的历史概况。

课上:剖析教材,结合问题,自主思考,构建。

课下:画出本课结构脉络,进行宏观把握;同时填充具体内容,进行微观处理。

四、下面,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古代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产生强烈的对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当然除此之外,人们出行还有轿子,牛车,小船等等,正所谓“南方舟楫,北方马车”,但是不管是舟楫还是马车,都是依靠畜力或是人力,近代人们的出行工具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动车等,那么为什么交通通讯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一、交通通讯变化的原因:

1、工业革命影响:可以说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冲击的产物,例如火车和轮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已发明,汽车和飞机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伴随着野蛮的侵略掠夺来到古老孤寂的中国,那时,不管中国人是否情愿,西方科技的先进性以不可阻挡之势,将沉睡的中国拖进了高速旋转的科技大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的交通、通讯方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逐渐被先进的交通,通讯方式所取代。

3、洋务运动的推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掀起洋务运动,客观上也推动了交通通讯方式的转变。

可以说交通通讯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那么变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体现了时代怎样的特征?

二、交通运输变化的概况:

(一)陆上——铁路运输的发展

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因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孙中山先生也说:“铁路是交通之母,交通又为实业之母。”但是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却是曲折的。

1、晚清时期:19世纪70、80年代,铁路开始出现但受阻挠。

在西方国家1925年出现了第一条铁路之后,时隔51年,在1876年中国才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这是英国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建筑的一条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为1881年唐胥铁路。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但是这些铁路的命运如何呢?

情境营造:(展示投影:三则材料:材料一: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材料二:当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将要在我国开辟运输新纪元的时候,朝廷的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皇陵”的风水,竟指令用马匹来拖拉,结是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材料三:宫廷铁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风水,害怕火车汽笛声会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拖拉。)

教师设问:从以上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讨论: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的阻挠发展迟滞。其原因如下:

(1)清政府的迂腐。

(2)封建迷信对人的毒化。

情境营造:(展示投影:清朝统治者内部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扰民、夺民生计、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

教师设问:结合材料请同学们模拟当时中国洋务派和顽固派对是否在中国修筑铁路问题上的争论。 分组讨论:

组1:有道理,铁路汽笛会造成噪音污染;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那么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的船夫势必失业与挨锇;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便利列强运兵;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

组2、噪音污染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得以解决;铁路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就业途径;如果让外国人修筑铁路,那么更易控制铁路为所欲为;雇洋匠可以学习其科学技术,待中国人学成必能自建铁路。

组3:不仅如此,铁路的修筑还有很多的益处,如有利于加强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开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教师总结:可以说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实质上这些理由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个体农耕,以及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与商品经济分不开的,是会破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新旧事物的斗争,更替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到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了

2、晚清时期: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了

教师设问:为什么在90年代已不反对?是什么改变了清朝官员的观念?意识到修路的急迫?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虽然顽固派认为铁路的修筑有很多弊端,但是他们发现不修筑铁路比修筑铁路危害更大。19世纪末,列强加强资本输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教师设问:铁路的修筑对中国有何危害?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从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控制沿线的矿资源,便利了其商品倾销,此外用铁路可以运兵,便利了军事上侵略以及镇压人民的反抗。

总之铁路修到哪里,列强的侵略势力就扩张到哪里。因此,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京张铁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

情境营造:(展示投影:《詹天佑像》《京张铁路》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过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