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期中考试

2015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会

编辑:sx_haody

2015-04-28

考试后的心理调节不仅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带来了2015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会,供参考!

一、总体评价:

这次的语文试卷,紧扣课本,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盖了必修一教材要求,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对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易度稍容易的期中考试卷。能起到期中测试的检测和导向作用。能摸清语文偏科的同学名单,为水平考试教学起到导向作用。现对本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二、 试题分析

这次考试的试卷从总体上来看难简程度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从试卷上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和教材联系非常紧密。既必修一课内的东西,又有由此而生发的能力测试。语文这一科是历来为学生忽略,这次考试的试卷就起了一个警示的作用。1181名学生参加考试,有74人没有及格,它无形地告戒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考试就考不好。它对促进学生听课这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觉得对高一学生很适用。

第二方面,考察的知识点很全面,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而且难简程度也不大。既考了字音,字形,词语填空|,成语运用,病句。又考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不好好听课的话,肯定答不对)。文言文这一块除了有正常的两道文言翻译题以外,还有许多课内学过的。词语解释,文言句式,重点实、虚词用法,文言翻译,这些不仅需要认真听课,还需要较扎实的基本功。而文言阅读题可以说是以上方面的综合运用,一种能力检测。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备于课外。”这道题就可以看出来,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了。

三、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学生从总体上来看两级分化特别严重。由于学生来源不一样,听课能力也肯定有所区别。1181人参考,及格人数1107人,优秀人数182人,优秀率15%,74人没及格,及格率达95%。为完成水考任务,对语文基础知识偏弱的学生需在后半期花大力气。

期中考试主要内容为课本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及格,这说明一部分学生还主要把精力放在课外而极少关注课内。可以说错置了主次,这次他们也吸取了教训,知道不能忽视课本了。

另外,他们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而高中更注重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多的需要去理解,去进行信息筛选,知识整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说,这次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是《父爱在我的名字里》。文章并不难,学生也基本上能读懂。但十五分的现代文得一半的学生不多,原因是能意会而不能有效的言传。

四、存在的不足

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试卷的区分度不是很高,容易题大家都能做得到,而难题都做不好,导致成绩有些趋于中间化。

1.积累及运用: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客观选择题共有十二个,满分值为24分,平均得分15分,难度系数为0.6

诗歌鉴赏,满分值为8分,平均得分4分,难度系数为0.5.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

2.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智力技能。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能全面检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父爱在我的名字里》分值为15分,平均得分为9分,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课内阅读得分高于课外阅读得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朗读训练及对精彩语段的赏析,对重点、难点的讲析透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较好。但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机会太少,缺少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同时对阅读能力弱的同学进行能力迁移的训练少,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弱。

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还存在语言表述不准确、不简练、不规范、等问题,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不够,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

3.作文

内容空洞,不能表现学生的个性、格式错误、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学生审题不清,导致文与题的要求相距甚远,出现了不小比例的失误。满分为40分,最高分为39分,最低分为15分,平均分32,难度系数为0.8。不过,大部分学生作文基本上都达到了写作的要求,试卷中的作文虽有题材新颖独到、构思巧妙、表达流畅的优秀作文,但不乏存在构思、选材平淡范的毛病,说明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作文技法训练和模式化训练多,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有:

1、 对语文的重视不够。

2、 读书太少,主要表现在作文方面没有素材。

3、 不会答题。

4、学习方式不对。

5、 基础薄弱。

标签:期中考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