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10-09
为了帮助大家对新一课内容的讲授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下文为大家准备了语文版高二语文邻居们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帮助。
教学目的
一、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
二、体会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篇幅较长,由几大板块组成,需要进行总体梳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故事情节中多个人物多侧面深层次性格的呈现。
二、老舍作品的文化内涵是很耐人咀嚼的,文章中两个家庭的冲突其实可以解读为两种文化的摩擦,理解这一精神实质是教学难点。
三、介绍老舍的生平经历以及观点主张,介绍后学的评价,辅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加深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内容几大部分。
二、理清明太太和明先生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多方位性格,以及他们性格微妙的变化。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题解
1?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2?1935年人间书屋出版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樱海集》,收有十篇小说,大多写于青岛,《邻居们》就是其中一篇。
老舍在青岛居住的房子,“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桃。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空隙看见一小块儿绿海”(老舍自序),既能赏樱花,又可观大海,有“樱”有“海”,所以名曰《樱海集》。
3?老舍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在南开中学教书时写的,当时纯为了敷衍学校刊物的编辑,成就不高,“在我的写作经验里也没有一点重要,因为它并没引起我的写作兴趣”(老舍《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应该从《老张的哲学》算起。
老舍回顾他写《邻居们》前后的小说创作,把它们归为如下几类:
《赶集》与《樱海集》里所收的二十五篇,和最近所写的几篇——如《断魂枪》与《新时代的旧悲剧》等——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赶集》里的前四篇和后边的《马裤先生》与《抱孙》。第二组是自《大悲寺外》以后,《月牙儿》以前的那些篇。第三组是《月牙儿》《断魂枪》,与《新时代的旧悲剧》等。第一组里那五六篇是我写着玩的;……第二组里的《微神》与《黑白李》等篇都经过三次的修正;既不想再闹着玩,当然就得好好的干了……第二组里十几篇东西的材料来源大概有四个:第一,我自己的经验或亲眼看见的人与事。第二,听人家说的故事。第三,摹仿别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个观念而后去撰构人与事。列个表吧:第一类:《大悲寺外》《微神》《柳家大院》《眼镜》《牺牲》《毛毛虫》《邻居们》……
由老舍的自述,我们大体上可以给《邻居们》定位,小说中的情节是作者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过的;它经历过作者多次修改,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写成。虽然老舍先生最初曾是抱着一种写着玩玩儿的心态写小说,但他很快就成熟了。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一点,所谓的文学创作一定是思想与文字两者兼得的。所谓特异的风格不仅是在文字上,更主要在于思想的力量。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力量,使得《邻居们》成为老舍短篇小说中不能被忽视的一篇。从中,我们能够分析老舍对市民文化独特观照与呈现的视角,咀嚼出不少滋味来。
二、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课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她怕,她得想办法”)这是明先生与明太太两大主人公的出场介绍。
第二部分(从“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至“这些议论使她消了不少的气”)写明家和杨家如何处理“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这件事。
第三部分(从“夫妇们正这样碎叨唠着出气”至“‘恨’有那么一点儿佩服的气味在里头”)写送错信事件之后,两家各自的反应。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一个讽刺性很强的结尾,揭示小说主旨:人与人之间隔阂很难消除。
说明:课文结构分析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一,有层次地展开。
例如,阅读后思考: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来突出邻居之间的隔阂?
讨论,明确:
两件事情。一件是围绕明家的孩子偷了杨家的葡萄,两家大人的反应;另一件是对两封信(包括杨先生写给明先生的信和明先生同伙写的并且邮递错的信)两家人的表现。这两件事因果上并不关联,但是它们共同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使得大家尽情表演,个性充分呈现,构成了小说颇有喜剧色彩的情节。
这样的概括能训练学生宏观把握故事情节脉络的能力。在把握文章两大主体部分的基础上,将开头(人物出场)和结尾(主旨呈现)独立出来,分别成段,结构已很明晰。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明太太形象分析
1?小说的第一部分写出了明太太性格的几大特点?作者写这个有什么意义?
讨论,明确:
小说一开头介绍“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大缺点,不认识字”,这应该可以算作性格中的两大特点。
这些都为下文很多情节埋下了伏笔,如果不是她心眼多,在明先生面前总是编排是非,就不会有两家不断的纠葛和冲突。如果不是她不认识字,从而多疑,拒收信件,那么送错信事件也不会演化成一场风波。
2?小说第一部分,用哪些细节体现了明太太脆弱的心理和可悲的家庭处境?
讨论,明确:
从小说写明太太的几段话入手分析。一方面,“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对于儿女,她放纵着,不敢责罚管教他们。她知道自己的地位还不如儿女高,在她的丈夫眼前,他不敢对他们发威”,“她晓得丈夫要是恼了,满可以用最难堪的手段待她;明先生可以随便再娶一个,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另一方面,“孩子们和别家的儿女打架,她是可以破出命的加入战争;叫别人知道她的厉害,她是明太太,她的霸道是反射出丈夫的威严,像月亮那样的使人想起太阳的光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太太在家中的卑微地位和外强中干。“月亮”“太阳”的比喻非常生动。
她为什么“心眼多”,为什么“多疑”,这些都是值得分析的。虽然明先生是个洋买办,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官僚社会,但是他骨子里传统腐朽的东西却根深蒂固,而他们的家庭结构形式也还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停妻再娶,天经地义,无人能管。为了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为了维护脆弱的家庭地位,明太太没有足够的“心眼”是不行的。
表面上看起来,“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但这分明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无微不至”背后是一分让人心酸的小心翼翼,是卑微家庭地位的反映——她不仅仅随时可能失去妻子的名分,甚至连做“母亲”的正当名分都随时可能被剥夺。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太太是畸形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压迫的可怜的人。
但是家庭中夫妇、母子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了明太太性格的异化。家庭里她是受虐狂,家庭外她成了虐待狂。家庭中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延伸到家庭之外,明太太成了可恨的压迫者,对邻居、对仆人、对她看不惯的任何人,她都时时刻刻想表示出她的尊严。这旧时代的家庭氛围中,她这样扭曲的双重性格是很普遍的。有趣的是,细细分析,不仅明太太,其实明先生,甚至杨家夫妇身上也都或轻或重地带有这样双重性格的痕迹。
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