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高二必修五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归去来兮辞(并序)

编辑:sx_yanxf

2016-09-05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是快乐的,下文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五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近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难点: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及本辞特点的全面理解。

解决办法

1.从朗读全辞的内容,把握题的意思。

2.结合本文看辞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课前预习,包括

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鉴赏。

二、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3.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辞意。

1.字音

将芜(wú)        轻飏(yánɡ)        景翳翳(yì)        桨棹(zhào)

西畴(chóu)      耘耔(zǐ)          求之靡途(mí)      心惮(dàn)

一稔(rěn)       敛裳(liǎn)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