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谏太宗十思疏》

编辑:sx_gaohm

2016-04-28

语文学习相当重要,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二、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可以引导学生读课后补充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

1、历史背景: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2、谏:规劝、劝戒;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3、作者介绍: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研习课文一、二段

1、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读完后,请一名学生朗读,注意其音准情况,教师再强调其中重要的词语。

(1)臣闻求木之长者:课文注为“音zhǎng 生长”,但根据对举的下句“欲流之远者”中“远”字的词性,此处应该也可读做“cháng”。

(2)塞源而欲流长也:此字有“sāisèsāi”三种读音,应该查字典弄清楚。根据意义及用法,文中应读做“sāi”。

2、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

学生读毕。请两名学生分别口头翻译一、二段。教师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强调重要词语: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神器,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物,在此借代帝王;域中之大,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元,意为第一,首,也为第一解,元首,指代帝王;景,意为大,《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路。

(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够。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吴越,指代敌国,此处典故出自勾践灭吴;行路,指代陌生人,形同陌路。

(5)“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前两句为倒装句;貌,为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6)“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分析文意。

第一段用了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同时,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说服力,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

第二段同样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

四、 练习背诵:

背诵前,先归纳板书:

求木之长 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 浚其泉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思国之安 积其德义

善始者实繁 竭诚以待下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克终者盖寡 纵情以傲物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五、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1)(2)题;

2、熟读、翻译第三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先回顾一、二段的板书,熟悉课文的脉络,然后背诵。

背诵完毕,教师强调: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二、研习第三段。

1、 自读第三段,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正确。

2、 请学生朗读这一段,注意其停顿是否正确,并且翻译这一段。

重点词语: 谦冲,谦虚;满溢,骄傲自满;

正身,端正自己(的行为);

此处可以结合治身的准则来进行德育渗透:谦受益,满招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人先正己等等古代治身良训。

3、分析段意:(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如果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十思”的内容:思知足—思知止—思谦虚—思容纳—思节制—思敬终—思纳谏—思正身—思赏罚公正;)

(2)“十思”的意义: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三、细读课文,把握全文思路,并品味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的特点。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读出意蕴,读出情感,也读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玩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生。

五.课内训练

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行解释和翻译。

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的字词练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