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高二年级必修3政治第一单元教案:文化与社会

编辑:sx_gaohm

2015-11-14

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必修3政治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活动背景

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05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当前城乡居民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路上扬,居民文化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据统计,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己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专家认为,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当前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背景三:随着文化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比重的增加,对文化消费.需要加强引导。目前文化消费依然存有不少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在许多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物质建设”占绝对优势,“精神建设”少得可怜。(2)文化消费的品位有待提高。目前,儿童图书五花八门,电子游戏更是品种繁多,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却令人忧虑,其中不乏暴力、色情污染。(3)对文化消费的狭隘理解。文化、消费应走出单纯由书、电脑的狭小范围,要到科技馆;博物馆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扩展文化消费的领域。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调查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等基本状况,预测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认识文化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调查了解当地文化消费的特点趋势及存在问题,进一步认识文化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重点调查中学生文化消费状况,了解中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并为中学生的正确文化消费提出合理性建议。

2.通过调查,学会运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学会正确认识各种文化现象,提高辨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繁荣和文化消费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明确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进行调查的意义,学习和了解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的概念等基本知识,为本次活动作好知识方面的储备。

2.分组分工。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应将参加本次调查活动的全体同学分为三个调查组,分别进行不同方面的调查工作,保证最终完成本次调查的全部内容。具体要求是:

第一组:进行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第二组:进行本地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

第三组:重点进行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3.各组分别按调查的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如指定或民主选举各组负责人,进一步明确组内的分工,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设计好调查问卷等。

(二)实践阶段

1.充分利用当地图书馆、资料室、文化馆等条件,查阅、收集有关国内外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发展状况的资料,也可通过上网查阅、下载有关资料。

2.深入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学校进行调查。(分组进行)

第一组:首先,可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具体的数字和统计资料。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局、统计局、税务局等)在自己的管理职权范围内,负责对文化产业的审批、登记、业务管理、征税纳税、有关资料的统计等。通过对这些有关部门的调查,了解掌握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产业布局和生产经营的基本状况。其次,选择当地一家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企业进行调查。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企业,面向市场,针对文化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或流通经营。他们对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消费者的需求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了解,我们可以得到上述情况的有关资料。

第二组:主要通过对当地的音像命场、影剧院、图书市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和学校、在校学生、居民家庭等调查了解文化消费的基本情况。另外,为了调查的方便,可事先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既可以缩短调查的时间,又便于今后的统计分析。调查中要遵守书店、音像店等营业场所的工作规则。有关的商业信息要予以保密。调查走访的家庭,尽可能地具有代表性,要尽量涉及不同职业,不同行业。调查中要创设友好的氛围,掌握访问的基本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

第三组:重点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以本校学生为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多选择几所中学,使选择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调查的方法可以随机拍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

一般要求在所确定的调查学校中,随机抽样确定进行调查的班级,对所选中的班级学生进行编号,并可确定号码为奇数的学生为选中的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上网;(2)每周或每天上网的时间;(3)上网的地点;(4)上网的目的;(5)上网对自己学习的影响;(6)家长对自己上网的态度;(7)个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等。调查的内容应广泛,符合调查课题的需要。所提问题应简单明确,易于回答,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选择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调查。对调查中所需要的一些特殊数据、典型事例、意外发现进行深入了解。

(三)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和总结阶段

1.各小组分别汇总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首先,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审核、分类整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其次。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绘制图表,便于今后使用。

2.在组总结的基础上,各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成果,一方面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另一方面,为今后撰写研究报告打下基础。

活动结果与呈现

1.以“网吧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通过辩论了解网吧文化两面性的具体表现,分析网吧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并对网吧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2.各调查小组,根据调查的情况分别提交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标题要明确、有针对性。

(2)导言。介绍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地及调查的方法。

(3)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说明调查问题的发展、变化和状况;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分析和比饺;调查研究后得出的基本结论等。

3.将有关资料和调查研究报告呈交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就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

具有多义性。在有些场合,人们用文化一词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把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文化”。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在有些场合,“文化”一词又被用来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这些都是狭义的“文化”。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

(3)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即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5)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6)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政治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③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校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倔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车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