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9-14
随话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对于同学们每天学习的新课时,都需要老师提前备好课,做好教案设计,下文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上册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细读文章关键词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辨析、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蕴藉深沉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辨析、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梳理课文,概括各段大意。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对话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课堂
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郭预衡先生这样评价鲁迅文章:“史笔,加上诗情,这就形成了鲁迅杂文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何谓“诗情”:“鲁迅的杂文常常是充溢着情感的,有悲喜,有愤怒,有歌哭,抒情的成分极重。”
对于鲁迅杂文的史笔,我们体会良多。今天一起来感受鲁迅先生的诗情。
进入新课。
由名家评论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
阅读课文
初步感知
1.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2.1936年3月11日,鲁迅接到一封信,信中要求他为白莽的诗集写一篇序,本来为亡友的遗文作序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却说“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1.惆怅。
2.原因一:天气。作者开篇就通过写景营造了凄清忧伤的氛围和意境。结合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抗战的发生,动荡时局让作者惆怅。此时鲁迅身患重病。
原因二:这封信提到了白莽,勾起了作者对这为青年的回忆。“又在我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如此一位乐观、坚毅的革命青年,被杀害了。
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的情感起源,为下文研读做好准备。
深入阅读
研读文本
研读课文3-5段,看看作者通过哪些词语的准确使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阅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睹物思人,按理说鲁迅保留白莽的遗作,应该感到悲伤,为何他却说“真如捏着一团火”?“真如”能否去掉?
②鲁迅终身热爱诗歌艺术,关注诗歌发展。为什么说“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能否将“简直”去掉?
③白莽牺牲时年仅22岁,怎么理解“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吧”这句话?能否将“也许”去掉?
④怎样理解“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能否改成“我一句话也不能说”?
⑤小结与带读:
第三段中作者的“惆怅”如何理解?带领学生诵读关键句。
2.阅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暂不论本段的修辞手法,单就词语选择运用来看,哪些词语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②“微光”能否改成“阳光”?
③“响箭”和“利剑”哪个词更好?
④“第一步”能否改为“开始”?
⑤小结并范读:
从这些词语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的感情是否还惆怅?
本段除了这些词语,我们还能从“萌芽”、“第一步”等词中读出作者对《孩儿塔》这部诗集的肯定与赞扬。
朗读时的情感应是备受鼓舞和肯定,充满战斗力量的。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