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10
语文成绩好并不等于语文水平高。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下册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情景导入
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今天我们来学历他的第二类作品中的代表作——《雨霖铃》
一、解题
1、词牌介绍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反映了他当时得这种复杂的心情。柳永用之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2、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得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成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研读文本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明确节奏和句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⑨沉沉: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2、《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名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先阅读全词并思考: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线索是由帐饮无绪——兰舟催发——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重点为: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
3、整体感知全词,说说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概括上下片大意。
明确: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上片写了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写了对离别后的想象。
4、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明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句子写景;“便总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接抒情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
1、词的讲解和赏析,我们首先要抓住“景”和“情”两个方面来分析,也就是要通过了解意象,进而理解词中的意境,把握主旨。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本词中的意象。
明确:上片——寒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下片——酒、柳、风、月。
2、这些典型的意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词的本意,然后逐句进行分析。
明确: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凄凉急促地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
分析: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点,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酝酿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试想: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这时节,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呢?
⑵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思喝酒,留恋的时候,(船家却)催着出发。
分析:接着写“帐饮无绪”,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主管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下面坐着又是怎样进一步地抒写情怀的呢?
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竟哽咽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
分析: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时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里烟波,傍晚,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烟雾笼罩。
分析: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这里,一个“念”字贯穿到下片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
3、上片通过不同的典型意象,给读者塑造了离别的场景,让我们感知了诗人那离别的伤感之情。现在请同学们就此分析来概括内容和理清思路。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帐饮——泪眼、凝噎——烟波、暮霭”的意象指引下,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上片扣住“别”字,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手”,到“凝噎”的发展思路,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痛苦,表达了词人离别的悲痛。
四、方法点拨
上片的内容,我们以“典型意象——特定意境”的思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现在请你借鉴这一方法来分析下片的内容。
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叫人)怎能忍受这冷落的清秋时节。
分析:起笔紧承上片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推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普遍意义又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
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夜酒醒时(身在)哪里?(也许在)杨柳岸边,(面对那)晨风和残月。
分析:从呼应上片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消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景色原本暗淡,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感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事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远行的人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营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跳动读者的心弦。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界。
⑶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去,一年又一年,(即使是)良辰好景(也该是)形同虚设。就算是有多少深情蜜意,又(能)跟什么人诉说?
分析: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美景值得欣赏留恋,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誰倾诉呢?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漠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有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四、分析鉴赏
1、在词中,众多的意象罗列在一起,总要有些方法来加以一定的引导,才能够完整地完成一个主题的表达。那么,我们在这首词中涉及了哪些艺术手法呢?
明确:虚实相生。词的上片叙述了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景,是实写;下片是写别后的想象,是虚写。这样坐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
2、在纯美的艺术世界里,我们发现诗的景和情结合得那么紧密,要做到这一点,跟诗歌的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那么本词还涉及到了哪几种艺术表达方式呢?请结合具体词句来分析。
明确:铺叙与点染相结合。运用白描手法层层铺叙是本词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别前、别时、别后的场景氛围,还是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绪等都刻画得很细致;另外,点染运用很自如,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经点出“离别”主题后,就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进行烘托和渲染,使得离别的情绪表露得更为明显。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