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31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封面,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积累文中出现的相关多音字。
2.学会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
3.领会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培养学生乡土意识和乡土情结。
4.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难点:
从句式、叠词、修辞等方面品味文章语言
教法设计:
品读法、讨论法、点评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
PPT1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同时附余光中的图片)
PPT2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他也自称“江南人”。1949年赴香港,1950年到台湾。几十年来,余关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二、诵读课文,感知基调
1.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PPT3
朗读时要注意的技巧:
音乐美——读出快慢、轻重、高低
构图美——读出出情景、人物情感以及时间、空间的层次感
情感美——情感的表达要处理得当,读出悠然神往的韵味
基调:低沉、缓慢、自白、倾诉、一往情深。
2.多种形式诵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
三、理清脉络,走进文本(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和哪些时候的雨,又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感受雨的?(通过本题指导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
PPT4
台北的街巷、美国落基山、大陆的江南;从太初有字到南宋再到公寓时代。(无论他写到美国、还是台湾,最后他的落脚点总是回到中国,回到大陆的,表现了他的那种深深的家国之思)
调动了嗅觉、视觉、听觉(第5节开头有一句承上启下局为答题关键“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第1节、第2节可以概括为感觉或“想”(第1节中多次出现)
2.“冷”包含着怎样的含义?(提示:表层和内在两层含义)
PPT5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冷”,包含着内心的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从意境来说,表现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四、再读课文,情感提升
1.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与我们同学一个星期回家一次的想家完全一样吗?什么是乡愁?出示余光中对乡愁的理解。引出乡愁的根基——中国的传统文化。
2.回到文章前半部分,看看作者都写了什么?(文化乡愁、文化寻根)
PPT6
乡愁的根基——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乡愁、文化寻根
五、细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师提醒:可从句式(长短句)、叠词、修辞等方面品味,提倡个性化品读、多元化品读,开拓创新阅读空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