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29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设计,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一、设计思想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的学习关注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之美的鉴赏品味,关注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和对阅读的空间的开拓创新。而《听听那冷雨》一文的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之下尤其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的鉴赏。无论是在感情方面还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这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而如果一课时的时间既分析语言又分析语言,恐怕会略显拥挤,且分析不十分透彻,所以,本节课我选取一个点,通过分析《听听那冷雨》这篇课文的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通过各种阅读活动,重点品味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体验其中的意境美;能画出文中的炼字、叠词的语句,体会其细腻传神的表达效果;并且尝试美读,体会作品蕴涵的感情。
《听听那冷雨》一文中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高中的散文在初中方法的积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侧重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验来鉴赏本文,能体会深层次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散文的基础,并已能初步分析散文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还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散文优美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需要一定的能力去体味。可以通过教师教授方法,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消化融合。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有关依据,我确定下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文意境的特点,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浓郁凄迷的家国愁思,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与眷恋。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听雨章节的理解把握作者情思,体味余式散文的美感。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作者的一腔乡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点拨法。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体现在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并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正如点拨教学法的倡导者蔡澄清先生所说:“点者,点要害,抓重点也;拨者,拨疑难,排障碍也。既点且拨,导引学者自求而顿悟也。”
2、讨论法。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互动讨论则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主要形式。通过倾听、理解、反思、交流的这个对话过程,学生实现了心灵的远游,建构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3、活动体验。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涵泳美读、品味赏析、体验描述等活动体验的方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在品味中积累,在鉴赏中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
七、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提前发放资料,有关余光中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以及课文相关的诗句。
并朗读一次课文。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Flash动画——南方春雨图,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974年,春寒料峭的台北,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有一位诗人,穿行在厦门街的长巷短巷,潇潇的冷雨打在伞上,也滴落在他心里。听听那冷雨,迸溅出了半生漂泊的感怀,更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乡愁。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吧!(板书: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二)读读品品(重点:听雨部分5—10段)
引语: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有评论家说,《听听那冷雨》只要轻轻吟诵一遍,就会感到有一支军乐队弹拨乐器跟随方阵伴奏演进。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赏析一下本文的词句。
1、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划出你最欣赏的字词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说出你欣赏它的理由。
3、发言:读(配乐)、说、评。
举例:
A、叠词: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雨中的感受,抓住“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凄凄切切”等叠词来分析它的作用,叠词的使用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富有轻音乐的美感,或短促轻快,或高长婉转,在这里叠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雨的特点,写出了春雨的缠绵细密。
教师可提示,教给学生鉴赏方法:可问“除了这里,全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叠词,找出来,再体会一下”。
文章第3段中的“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第9段的“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搐腾腾欲掀起。”等。
B、长、短句的交替使用:(这里可提示学生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句式,把它变为短句后对比朗读,体会效果)第3段:“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清明这季雨”,分析长句在文中使用的作用:诗化的长句,表现出雨的绵长细密和作者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
第10段:“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长短句的参差之美,使作者感情的浓烈在这里喷薄而出。
总结:余光中曾说:“中文标点不可拘泥于文法,而应依照文气。”他也正是依性而用,依性而写的,却写出了雨的独特美感。
C、修辞的使用:第5段“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雨比成灵魂,写出了此时作者的那种忧愁,湿润淋漓,表达尽致。
第7段:“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冷雨的纤弱的美感,以及给人的内心所带来的一种温柔的触觉。
第11段:“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七十年代的台北的特色,少了许多生机,而剩下的是一张黑白片。
总结:想象的文字,多变的修辞让散文具有了诗般的灵动。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