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29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缩影。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国文化。精品小编准备了苏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怎么写,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稼轩词》。
辛弃疾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首先是一个中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名臣,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辛弃疾以词名世,著有《稼轩长短句》。其诗、文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另外有奏疏《美芹十论》《九议》。
三、解题
“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的内容。这首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执政的韩仛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仛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他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
四、听课文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五、学生集体朗诵
六、研习课文,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二)问: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1) 分析研讨用孙权、刘裕的典故。
①这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在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情感的词语、句子。
明确:“英雄”、“觅”、“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向往。
③写孙权、刘裕这两位英雄的意图:希望能有和这些英雄一样的业绩,并表达了北伐抗敌的决心。也是对南宋统治者投降苟安行为的不满。(借古讽今))
(2)分析研讨刘义隆的典故。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
明确:谴责刘义隆好大喜功,冒险北伐,招致惨败的草率行为。意 在建议韩胄北伐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吸取历史教训。
③“赢得”一词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仓皇北顾”,匆忙而慌张,回头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讽刺其可悲的结局。
(3) 分析研讨佛狸祠的典故。
①“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②“佛狸祠下”一句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