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教案:故都的秋教案集(7)

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12

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您整理高一语文上学期教案:故都的秋教案集(7)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师: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它撩拨起文人们的无限情思。秋天里,有人感伤,有人豪迈。历代文人们关于秋天的诗句有许多,请同学们说出几句。

学生1: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2: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学生3: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4: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但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现代作家郁达夫也是颂秋,而面对这么多的精彩,他会怎样独运匠心,另辟蹊径,才不落窠臼呢?好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赏析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请大家打开书。

教师补充: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可算是文人悲秋的最早的诗歌了。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也是情景交融的佳句了。这些都是悲秋之作。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写出了文人豪迈的情怀。看来,文人们眼中的秋天各有特色。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天会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呢?(出示幻灯片:课文题目《故都的秋》)。

师播放录音朗读,要求同学们认真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听了朗读,我们发现,故都那么多的风景名胜,作者很少提及,如金碧辉煌的故宫,雄伟的八达岭长城等更是只字不提。那么,他关注的是什么样的秋景呢?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2段,说说哪句话最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生:是“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师: 出示幻灯片——清、静、悲凉。

师: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看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故都的秋景?

生浏览后齐答:3——11段。

师:指名一位同学朗读3——11段,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男同学勾画作者描写的景物,女同学勾画表示景物色彩的词语。提问:这些景物可概括为几幅图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一学生朗读。读完之后学生讨论。

师:请第一小组(男生组)代表发言。

生:可概括为六幅图,依次为:蓝天白鸽、槐树落叶、秋蝉残声、秋风、秋雨、秋天果树。

师:请第三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可概括为五幅图景,分别为:小院清晨、槐树落蕊、秋蝉残鸣、秋风秋雨、秋天果树。

师:出示幻灯片 五幅图景。第一小组同学的秋风、秋雨可合并为一幅。这五幅图景,都有表现悲、凉、清静的意境的。如疏疏落落的长草、一点声音也没有的槐蕊、蝉的鸣叫、人的应答声等。

师:这些景物,作者给它们涂上了什么色彩?指名一女生回答。

生:有蓝、白、青、淡红、紫黑、碧绿、淡绿微黄等。

师补充:还有灰,“灰蒙蒙的天底下”。(出示幻灯片 色彩)

师:这些色彩偏重于冷色调。正象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选取这些色彩表明作者内心的冷清、孤独。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