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9-19
教案是老师为讲授新一课而做的教学设计和设想,编写教案要依据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威廉希尔app 准备了高二数学数列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维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2.通过探究、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通过本节章头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感受“大自然是懂数学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列及其有关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章头图引入)斐波那契(Fibonacci Leonardo,约1170~1250),意大利著名数学家,保存至今的斐波那契著作有5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202年在意大利出版的《算盘全书》,《算盘全书》中许多有趣的问题中最富成功的问题是著名的兔子繁殖问题:如果每对兔子每月繁殖一对子兔(一雌一雄),而子兔在出生后第三个月里就又能生1对子兔.试问一对兔子50个月会有多少对兔子?由此展开新课的探究.
思路2.(直接引入)利用多媒体打出教材前言中的几列数.这是与集合中的元素不同的一列数,有一定的次序,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数列,由此直接进入新课.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阅读课本章头图,列出前5个月中每个月兔子的总对数.
2每个同学取一张纸对折,假设纸的原来厚度为1个长度单位,面积为1个面积单位,那么随着依次对折的次数增加,它的厚度和每层纸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3怎样理解数列?与集合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数列的项?怎样表示数列a1,a2,a3,…,an,…?
4你能举出身边的哪些数列?
5怎样对数列分类?什么是有穷数列?什么是递增数列?
6怎样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7什么是数列的通项公式?
8数列有哪些简单的表示方法?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章头的插图,直观感知大自然是懂数学的,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通过阅读课本,知道三角形数是1,3,6,10,….由于这些数都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就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知道正方形数是1,4,9,16,….由于这些数都能够表示成正方形,所以被称为正方形数.教师将两列数用课本演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 接下来让学生折纸可得到两列数,随着对折数的增加,厚度依次为2,4,8,16,…,256,…;随着对折数的增加,面积依次为12,14,18,116,…,1256,….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弄清有穷数列、无穷数列的概念,之后提出问题:相同的一组数按不同顺序排列时,是否为同一个数列?一个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吗?0,0,0,…,0,…是数列吗?让学生结合数列的概念进行辨析.显然,根据数列的概念1,2,3;2,3,1是两个不同的数列.0,0,0,…,0,…也是数列.这点与集合不同.集合讲究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而数列强调有顺序,且同一数字可重复.也就是说数列具有确定性、有序性、可重复性,这样根据数列的每一项随序号变化的情况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按项数多少可分为有穷数列、无穷数列;按各项的变化规律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标签:高三数学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