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9-07
教学规划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下文是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整理的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模板,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
四、教材分析:
1、 重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各个历史阶段分析中国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
【导入新课】
通过《百家讲坛》于丹讲述《论语》的片段引入。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探究学习】结合课本P4历史纵横思考“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道、法、阴阳、农、杂、兵、纵横等思想流派。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彼此吸收和融合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3、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探究学习】“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解题关键: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路引领:现实影响和长远影响。
答案提示:
A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B“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