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0-12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教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排,设在《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之后,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制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战略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本课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本课第一子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着重讲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的过程及其具体内涵。第二子目“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讲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及其伟大意义。第三子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海峡两岸在打破僵局,改善关系上所做的努力及其成就,并对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及祖国统一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受深切的题材,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好素材,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的三维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地位突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衔接情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粗略地接触了相关知识,特别是对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走进历史。
2、学科联系。在初中阶段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港、澳、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课又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有了初步接触;语文课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等,有了一定的感情积淀。通过以往学习及日常生活中的透过各种传媒,学生对本课题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的能力,更加理性地对待当前问题。
3、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求知欲强,理性思维逐渐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分析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明确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搜集、运用史料,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一国两制”在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港澳问题的具体政策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御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概括“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
2、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
3、学会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往来相关史实,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实现祖国统一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获取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香港、澳门、台湾百年来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沧桑巨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担负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
2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顺利实践,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解决台湾问题、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3、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是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香港、澳门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开创了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成功实践。
2、难点: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七子之歌》,让学生在情境中快速阅读教材,并思考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
(引导学生回答):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提问:香港、澳门、台湾是怎样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他们离开的原因是否相同?七子中还有谁没有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又该怎样实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讲授新课]
(一)、历史的回顾——七子问题的由来
(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在本课教材中并未有专门设置,而是散存于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较为零散,时间跨度又大,如不将线索理清楚,则容易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混乱。但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并非要求掌握的必要知识,因此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如此既可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又可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做一铺垫。)
1、香港问题的由来:(详见后)
2、澳门问题的由来:
3、台湾问题——本是同根生:
【课堂设问一】:为何说台湾与大陆“本是同根生”?后来为何又骨肉分离(两次)?现在的分离又是如何造成的?
答:(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吴国的卫温帅军抵达台湾;隋炀帝时曾三次派人去台湾;元朝政府正式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2)明代,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进行殖民统治,后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朝将军施琅收复台湾,第二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1885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政府在台湾正式设立行省。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在》马关条约》中,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割让给日本,这是台湾和祖国第二次分离。二战期间,《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战后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国政府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3)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使得台湾人为地与祖国分离。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台湾,于是台湾问题遗留了下来。
【课堂设问二】:香港、澳门问题域台湾问题是同一性质的问题吗?(幻灯片)
答:不是,港澳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二紧扣问题一及前述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问题的设置更深一步,深入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法看待历史问题。在此基础上自主得出答案,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香港、澳门问题域台湾问题的本质不同。)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心中的痛,结束这种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那么要怎样来实现国家统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思考这一问题。
(二)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
出示余光中先生图片、生平简介及《乡愁》。余光中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1949年赴台。由于两岸隔绝,一直未能重返大陆。1971年,22年没有回过大陆故乡的余先生思乡情切,在台北旧居内赋诗一首,这就是至今传唱不衰的《乡愁》(幻灯片展示)。我们刚刚已经了解了余先生无法返乡的原因。1992年,离乡43年的余先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重新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不仅老泪纵横。
【课堂设问三】:请问是什么圆了诗人的回乡之梦?这一构想是如何提出的?它有怎样内涵?为何人们称之为“伟大构想”?
答:“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设计意图:利用诗歌及图片创造特定的情境、气氛,感染学生,在离乡之愁中,学生感受国土分离之痛,有利于学生站在诗人的立场,将思绪聚焦到台湾问题上,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1、“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
在解决上一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时,学生已经阅读了教材的相关内容,因此,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从“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等几个方面,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
标签:高一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