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lz
2016-08-24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下文是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整理的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课标解读】
●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等。但有一些地理现象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恒星日、太阳日差异的成因可以删减,因为课标无要求,远离学生日常生活,对此只需学生说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用时短于24小时,太阳日不是真周期,只是昼夜更替的周期,用时24小时,与人们作息密切相关。
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重要。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节教材在阐述地球自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展示一幅“台风卫星影像”图,通过北半球的台风中心附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这一地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目“地球的自转”。要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的自转规律,因此,教材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说明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为增强其直观性,设置了图1-2-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教材第二目、第三目和第四目则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目“昼夜交替”。首先是对昼夜的静态描述。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任一时刻其表面都分为昼、夜两个半球。然后是动态描述。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出现交替,其周期是一个太阳日。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教材设置了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演示,观察并掌握昼夜的交替、晨昏线与光线的关系、晨昏线的位置及移动方向(自东向西)。
第三目“产生时差”。教材首先介绍了地方时的概念,然后对时区划分、区时概念及换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作了介绍,并以图1-2-4“理论区时”直观说明全球时区的划分,最后简要介绍了各国在理论时区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计时系统,并以北京时间为例作了说明。
第四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本目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之一。限于其原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因此教材只是以彩图的方式展示了水平运动物体沿不同方向运动时的偏转情况: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地转偏向力可以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河岸的冲刷、风、大气环流等等,通过实例可加深对地转偏向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策略】
产生式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大饮料瓶、乒乓球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情境一: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
情境二: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 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情境三: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展示教材图片)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自评: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探究活动一]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将问题展示在学案或多媒体上,起到学案导学的作用。
①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标签:高一地理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