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vzw
2012-11-2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二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概 念
1.人的自觉能动性 2.认识的根本任务 3.感性认识 4.理性认识 5.现象 6.本质
7.真象 8.假象 9. 真理 10科学理论 11. 分析 12. 综合 13.合理想象 14. 创造性思维(创新)
原 理
1、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内 容]: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想、做、精神状态。
[方法论]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要求尊重规律正视条件,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反 对]:割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观、形而上学观。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本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基因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三大产业的调整、各行各业的股份制改造,我国的对外贸易、外交政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
2、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内 容]经过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反 对]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或以现象代替本质,导致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么一无所获,要么事与愿违。
【应用范围】:
3、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
[内 容]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联系在于:二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既要承认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反 对]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现象代表本质;看不到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否认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分析“台独”分子活动的本质;中美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击伊拉克、制裁伊朗核发展的本质。
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内 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可以凭借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是较为肤浅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相对于感性认识来说更深刻更正确更可靠。二者都是认识,形式都是主观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自觉地把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反 对]浅尝辄止,满足于感性认识,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原理
[内 容]由于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性质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自觉追求真理,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反 对]克服错误思想意识的影响,与错误理论、谬误进行坚决的斗争。
6、客观规律(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 容]规律(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同时,人在规律(条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
标签:高中哲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