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学习 > 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作文高效指导:社会热点类话题

编辑:

2012-11-20

例文一

左手右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或死,而是从你的左手到右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听到妈妈的病人家属的争论,保大人还是小孩?白发苍苍的说保小孩,年轻英俊的说保大人,我听到他们说话时心被冰冻的声音,卡,再清脆的破裂声震耳欲裂。

出世人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问题,而我所面临的仅仅是今天吃干饭还是稀饭就让我烦恼了十七年。

许多美妙、漂亮的东西抓在我左手,许多世俗但有用的在我右手,每一天,每一天不停地选择,不停地要仍掉,我的左手右手不停地疼痛。

金丝雀纵有丰衣足食,却始终无法展翅飞翔,雄鹰纵有广阔蓝天,却始终饱受风雨。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笑一痛之间,有如此之鸿沟让人无法逾越。

矛利还是盾固这个争论了千年的问题到现在依然遥不可及,如果有一根指挥棒画一根标准的尺度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不必烦恼,但哪儿有?问苍天怕也无法回应。

很多事情我们以为不会忘记,而就在这恋恋不忘中被我们遗忘了。这就是生活中的矛盾。我总是渴望像婴儿般纯洁的心灵,甜美的笑容,却无法不在一天一天中变得势利,面对生活,总是无可奈何的矛盾。

经常我会梦到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左还是右?我站在那里汗流浃背,一滴滴就那么顺着背脊流下来,滴,每当这时我都会挣扎着醒过来,心里隐隐约约地痛楚着,却无法知道自己最终的选择。而在生活中,这种情况时常有,我总是心力交替地面对一个个背道而驰的路口。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在一个个矛盾堆砌的缝隙中穿越而行,弄得血肉模糊。

如果可以,我愿意向着太阳一天一天快乐地生活,可为什么你总要问我左手右手要哪一边?

评点:这篇作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生活中的矛盾比作“左手右手”,再现了命题的意图,并为行文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文章紧扣矛盾,又不脱离生活,语言流畅。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文章只是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及这些矛盾给人的感受,却没有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议论文没有针对性,没有发人深思、启人智慧的观点,应该说是不小的失误。

例文二

今天,昨天

幽州台上停留着一双孤独的眼睛,从昨天的一千年望穿了明天的一千年,幽州的白日,寒冷得发亮,幽州的黑夜,寂寞得疼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眼睛里千年孤绝的泪滴始终不曾落下,难道是在等待明天的黎明?

一半的孤独漂泊在历史的乡愁里,而一半的寂寞留给了虚幻的未来,就是没有今天。

有那么多邀月醉行的乐,汉武铜人眼泪的重,只听见曹操悲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全是哀伤嘶哑的声昔,只看见魏晋的人们站在生命的山岗上,向尽头眺望,带着流水一样的忧伤。

然而,站在今天的瞬息之中。向前、向后,无限延伸,向前、向后得到的都是矛盾,现实的矛盾。

陶潜的菊花不再绽放,取而代之的是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玫瑰在说“我爱你”。红楼梦里的梦也不再真实,只能化作无人问津的桃花源,伴随着玛利亚。凯丽劲爆的歌唱,桃花扇也不再缤纷,而是化作一双双美丽眼睛,充满了矛盾、充满了痛苦。

我总是敞开自己的天边,让王勃的落霞挂着,敞开自己的四月,让李贺的红雨乱落,也许这还不够,我要让那个有橙色瞳孔的画家画完他永远也画不完的向日葵,我要让那个狮子一样坚韧的音乐家谱完他的第十交响曲。

可是,当黎明的第一丝光茫穿透我的天边时,一切都将结束。今天开始了,现实开始了,昨天的色彩归于黑暗,只剩下苍白得发亮的眸子,等待着,等待着明天的鸡鸣。

矛盾,拉伸了昨天与今天的距离,我需要一个滂沱的雨季,可以溶下过去的每一朵云,我需要一个很深的夜晚,可以度过昨天的每一个黄昏。

在现实里仰望,得到的只是瞬息,在现实里回眸,是一段悠长的历史在现实里眺望,是一片灿烂的光明。

在矛盾中寻觅一千年,又一个一千年,历史踱了进来,充满了现实。

也许有一天,陶潜的菊花再一次绽放,长沟流月,杏花疏影,吹笛到了天明。

生命只有一次,让昨天的缤纷再一次在今天演绎,那么明天呢,明天已经在今天度完。

评点:这篇作文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剖析了“生活中的矛盾似乎无法避开”的道理,可是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不能给人以启迪。此外,高考作文语言要好,但并不是说语言唯上。立意鲜明、观点深刻也是不可忽视的。

★话题四:生活告诉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什么?门捷列夫说:“生活便是寻求新知识。”列夫•托尔斯泰说:“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很辛苦的工作。”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歌德说:“生活之树常青。”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人人都在生活之中,但未必能人人都深刻地认识了生活。写作“生活告诉我”话题,需要作者打开第三只眼——“慧眼”,不仅能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发现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更能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生活的丰富与美丽,写出“见人之所未见”的独特感悟。

比如,一位在医院陪病人的小姑娘,误把透过残窗斜落在过道上的一方月光,当成了白手绢,弯腰拾了一下。这么件小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卑微得不能再卑微;小姑娘不被人看见则罢,被人看见恐怕只有尴尬的份儿。假如你目睹这一场景,会涌现什么样的感想呢?恐怕会投去鄙夷的一瞥吧。这能当作写作素材吗?这能写出什么“生活告诉我”吗?

作家鲍尔吉•原野刚巧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目睹这一幕后,他没有嘲笑小姑娘,而是觉得:“这一举动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作家感伤自己在小姑娘之前已将楼道走过几遍,却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反问自己:为何不能像小姑娘一样空灵?许多年后,作家写出了美文《月光手帕》,启迪读者:世俗的眼光使我们失去了多少美的发现,给我们造成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学习鲍吉尔•原野,发掘并表现生活的美吧。

例文一

曾经,我恨过母亲

谭书弋

母亲曾经在我眼中毫无地位,每每看到粗俗的举止,听到她那尖厉的嗓门,我就觉得烦。

在读小学和初中时,母亲总喜欢拿我跟别人比。那些“教猪都教变了”、“你还不如别人的三分之一”的话,她总是家常便饭般向我扔来,使我幼小的心灵时时受到伤害,在她面前,我根本没有自尊可言。我发誓要考上大学,并不是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而是为了早日离开这个让我心寒的家。

也许,厌恶母亲的感觉正是从那时萌芽的。当别人问我“爱母亲还是爱父亲”时,我总毫不犹豫地大声说:“父亲!”在我心中,父亲的高大与母亲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母亲的粗暴管制下,我变得不愿多说一句话,甚至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样一直持续到中考,我那恼人的阑尾炎突然又犯了,痛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离政治考试还有半个多钟头,当我准备忍痛走进考场时,母亲竟对我说:“别死撑,大不了不考了。”我呆住了,这……这是我母亲说出来的话么?我咬着牙,倔强地摇摇头,无意间瞥见母亲两鬓隐隐约约的白发,才没有发泄闷在心里的不满。

从考场出来,我已大汗淋漓,抬头一看,操场上依然站着许多家长。不过,跑在最前面的竟是我的母亲。她大包小包地提着不少东西,急切地迎了上来,这儿拍拍,那儿看看,问我:“身体怎么样?撑得住吗?这是我刚买的药……”当着那么多考生的面,对我如此“亲热”还真让我怪不好意思。第一次见母亲那急切的模样,我既惊讶又兴奋,不知为何,默然之间,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忽然间,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的心里全都充斥着对母亲的怨言,却没有看到每天晚自习后母亲那瘦弱的身影;粗心的我还忽视了母亲穿针的动作不再麻利,忽视了母亲乌黑的头发中已经出现丝丝白发……

升入高一,我住在学校,暂时离开了母亲。这些日子里,我仿佛长大了许多,渐渐学会了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母亲依然对我要求很严,但我已不再抱怨。

母亲的确很普通,很严厉,但现在,我只想说:“母亲,女儿真的很想念您!”

评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是多么困难,即使父子、母子之间也难免如此。母亲粗俗的举止、粗暴的管教、尖刻的语言,曾经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心灵,以致“我”厌恶母亲,憎恨母亲,中考政治考试前到了高潮急转直下。考后“我”才深深感悟到母亲对“我”爱得那么深。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从“抑”到“扬”,以“无意间瞥见母亲两鬓隐隐约约的白发”埋下伏笔,以母亲的“跑在最前面”“亲热”为契机,转折自然,真实可信。

例文二

生活应多一份经历

李祖金

漫步在波浪起伏的江岸,望着对面连绵起伏的群山,尽管它不怎么悦目,我也已经知足了。

告别了故乡,也告别了往日宁静的故土,随即接触到的是大自然以外的诱人的世界,接触到的是那喧闹的城市。于是方感人间不再那样宁静和平,也感到城市生活的拥挤和艰难。

我默默地,静静地用串串足迹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在瑰丽多彩而又充满善恶真假的世界上,我们再也不能拉着父母的手蹒跚学步了,一切诱惑都要靠自己去思想、去选择、去抗拒。

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我时常体会到:在繁忙的时候,埋头忙碌,觉得世界是一团凌乱的挤迫与紧张;人在闲暇的时候,又无所事事,觉得这世界是一片空白,平淡而无味。我时常会在对以往的缅怀与追忆中寻找寄托,但那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人生数十载寒暑,已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徘徊留恋的,对那些已经过去的做过多的追忆,只会剥夺自己向前开拓的精力,浪费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

我们应该感到来到这个世界之不易,我们应懂得去珍惜。我们不能做一朵畏缩在墙角的小野花,因为它们将永远无法感受到参天大树所经历的沧桑。

我们要勇敢地经历。多一份经历,就少一份平庸。当我们突然遭遇不幸和苦难,就让我们把它看做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吧;当我们感叹自己的平凡时,就让我们勇敢地去经历,无论是酸的、甜的,还是苦的、辣的。

评点:如何看待尘世的真假善恶美丑?如何看待生活中突然遭遇的不幸和苦难?作者以心灵独白的方式,提出“生活应多一份经历”的感悟,激励读者战胜诱惑,正视艰难,拒绝平庸,勇敢开拓进取。主题积极向上,开掘较深。心灵独白诚挚真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

★话题五:学会生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有一段话: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请以“学会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社会、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构思时要认识到“学会生存”早已从钻木取火、人与自然的直接搏斗中走出来,演变为更为复杂的求立足、求发展的方式,应赋予文章以鲜明的时代特色,立意上体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

话题作文写法灵活,可记叙,可议论。记叙时除交代清事件的过程外,还要从材料中挖掘出一点内涵,最好有画龙点睛之笔。可以采用对话体、日记体、故事集锦式等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如果不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可运用借物喻人或拟人化的手法。议论文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按“为什么要学会生存——怎样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对未来发展的意义”这一思路展开,可以对民族历史的程加以观照,也可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

例文一

学会生存

屠国伟

(一)

非洲有一种叫艾虎的小动物,当它把孩子养到基本能够独立生活时,便毫不留情地将其轰出家门。孩子如果不肯走,艾虎父母就会狠心地将其咬走。

动物尚且懂得学会生存的重要,更何况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呢?在很大程度上,学会生存要比直接得到物质援助有用得多。别人送你一条鱼,只够你饱餐一顿;若别人教会你如何捕鱼,你岂不是享用一生吗?

在学习上,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固然可贵,但若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事倍功半。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有人估计,近30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的总和大概是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到2050年,人们所运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而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可见,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历史的发展,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标签:学习方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