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2-05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希望你喜欢。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不能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
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带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粘附在“者”的前面,作“指名,识其本名,说明白”的意思讲。
8.名词+“之”
例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标签:文言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