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09-21

学习语文要学会总结归纳,做题是帮助找出错误的最好办法,以下是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认真练习。

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素质在 提高,但是有些人在外宾面前却故意显出穷形尽相,伸手乞讨,丧失了人格、国格。          B《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C参加国庆游行的队伍洋洋洒洒,延续了数公里,规模空前。

D每当夜幕降临,各 大酒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下列各句的意思明确、无歧义的一句是(            )

A老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叫师母拿出水果来招待我们。

B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和分管体育的教导主任以及其他学校的领导登上了主席台。

C河北省邦相剑,一面刻有铭文两行十七字,另一面刻一行六个字,字小如米,笔细如发。

D多美的杜鹃,可惜它常常使我想起蜀帝杜宇的传说,在美丽中充满了哀伤。

3将下面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         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 ②依山植梅 ③背倚龙山翠屏 ④以梅饰山 ⑤山因梅而幽 ⑥梅以山而秀

A③②④⑤⑥①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③②④⑥⑤

4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

B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归田园居》等。

C《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就出自这本杂文集。《社戏》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D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他曾经批改过《水浒》。

5《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温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刘和珍是个和蔼可亲、乐观坚毅的青年,决非反动派所说的“暴徒”

B反动派杀害了这样的好青年,更说明他们的凶残        C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愤慨,以激起读者的共鸣        D鲁迅不赞成徒手请愿,这样写说明鲁迅认为对反动派不能温和

6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将来的意义

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躲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排比,将三峡的景物描绘得细腻深刻,增强了语言的分量)

B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设问,数问一答,自问自答,加 强语言美,有利于 抒发丰富的感情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人类的历史,对于我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比喻,新颖而美妙的比喻,来自作者对事物的丰富联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D海水东流,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借代,以部分代整体,造成美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避免了呆板和浅露,收到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

8依次填入下面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 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文艺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叹

9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根据人才交流中心的统计,现在一天的登记数量是过去的两倍。     C包括4个原山东省泰安市市一级干部在内的23个经济罪犯,被推上了审判台。      D这本书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夏意(苏舜钦),完成13-14题。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时令、环境,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B第二句“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窗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这一句是从诗句“五月榴花照银明”化用而来的。

C末两句写树阴,写莺啼,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D此诗写昼寝梦中所见所闻,四句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

11下面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对下面这首臧克家的诗《三代》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1942年)

A这首诗由三个排比句组成,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形容,质朴、简洁到了极点,诗人直抒对土地的感慨,宣泄自己的感情。    B“孩子”“爸爸”“爷爷”这三个主语独立成行,把原本三行的排比句拆成了六行;“在土里”在诗中连续出现了三次,不避重复之嫌。诗人这样安排是经过精心考虑的,饱含着他的一番苦心。

C诗人扣住农民和泥土的关系这个独特的角度,作为自己构思的核心,表现了诗人对旧社会农民的深切同情。

D诗人所强调的子孙“三代”同泥土的关系,正是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缩影,农民牢牢维系在那巴掌大的土地上,尽管日月穿梭,四季更替,但他们对土地的执着追求和眷恋始终不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