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吉林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编辑:

2014-11-26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具有以下要素:根植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的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它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文化状态。

C.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

D.“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民歌上有充分的体现:自然、单纯、原汁原味。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带给人们美好的视听享受,让人们犹如听到了高远的天籁之音,感受到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

B.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木卡姆、翩跹的舞步……无不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展现古朴原真的风貌,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

C.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D.原生态民歌以其丰富的唱法、原真的风味,而远胜出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和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产生的“山歌”一样,纤夫的“纤歌”语言韵调也有明显特点,应属于原生态民歌。

B.原生态艺术有着鲜明的语言和地域特色,这会因为各地语言不通和习惯的不同而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C.原生态艺术能够得以孕育和保存完好,得力于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样特殊的地域环境。

D.正如许多文化现象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快速消失一样,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感受原生态文化那最质朴的美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文》云:“牍,书版也。”所说的牍即指“尺牍”,是古代作为书写工具的

木版,当时的牍通常长一尺,因而名之。

“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记载缇萦救父的故事时,说:“缇萦通

尺牍,父得以后宁。”可见缇萦是用尺牍作为书写工具来上书皇帝的。再如《汉书》记载:“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可见,西汉时尺牍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其使用范围较广,普通臣民上书皇帝可用尺牍,两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也可用尺牍。此时尺牍是指书写工具的实物形态,文体意义不明显。

东汉时,尺牍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据《后汉书》记载,刘睦擅长作文,当世

以为楷模。在其临终之时,汉明帝还令其做“草书尺牍十首”。这里所指称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而是指某种“文”,具有文体意义。大约到南朝时,人们开始用尺牍指代书信。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在评论历代书信之后,云:“至如陈遵占辞,百封各意;祢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牍之偏才也。”这个概念在后世一直沿用,尤其是明清,出现大量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如《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等,都是当时的流行读物。

在造纸术没有出现之前,人们的书写工具除了木牍之外,还可用竹简。唐代苏

鹗曰:“以竹为书笺,谓之简。”时日既久,简也从书写材料演化为文体名称,成为书信的一种形式。后世人们将“简”与“书”并称,如魏禧认为“简与书一也”。

文体意义上的简与尺牍完全相同,或者直接将二者连用,呼为“简牍”。自六

朝以来,尺牍、简与书可以通称,但若严格辨体,当尺牍与“书”并称时,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古时史官大事书于策,小事载之简牍。作为书信体意义的尺牍也继承了这个特点。一般而言,尺牍的篇章较“书”短小。魏禧认为尺牍与书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繁简大小的不同,相对“书”而言,尺牍往往是“寥寥数言,情致足录”的短章。另有一些文学总集,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选文的具体操作上都认为尺牍最主要的特点为行文简略,篇帙短小。如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说:“尺牍者,约情愫于尺幅之中,亦简略之称也。”《文章辨体汇选》既选“书”,又选“尺牍”,而所选尺牍绝大部分是数十字或百余字的短章,所涉及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山水花月、饮酒期约、馈赠问候等琐细之事,很少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如欧阳修《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而贺复征仍收在尺牍类中。

古代人际交往中,尺牍是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人们在写尺牍时,可

以随意抒写,不受拘束,往往能表露作者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如此,古代出现了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特别是唐宋,尺牍更是得到士人们的重视。黄庭坚更是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更有一些文人不治他事而专写尺牍,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选自《中国古代文体史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尺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牍”在西汉时是指一种书写工具,文体意义不明显;到东汉时,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具有文体意义。

B.“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中提及的“尺牍”和《说文》《文心雕龙》中提及的“尺牍”意义相同。

C.“尺牍”大概从南朝开始指代书信,尽管有时和“书”并称,但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尺牍的篇幅比“书”短小。

D.“尺牍”是古代人际交往中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有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汉时期,普通臣民上书皇帝以及两国之间外交往来都可使用尺牍,尺牍的使用范围较广。

B.尺牍自从出现书信的意义之后,后世一直沿用,明清以来,出现许多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

C.宋代欧阳修的《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但从其篇幅长短和内容看,仍然属于“尺牍”。

D.唐宋时期,一些文人如黄庭坚专写尺牍,这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为“尺牍”,是因为古代所有的牍仅一尺长,但“草书尺牍十首”中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

B.《秋水轩尺牍》以及《雪鸿轩尺牍》中的“尺牍”是指书信这种文体,这两本书是明清时期的流行读物。

C.从对尺牍的文体特征上看,魏禧和贺复征的观点相同;从对尺牍所写的内容上看,两人的观点不相同。

D.尺牍所写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饮酒期约等,一般不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

评卷人 得分

八、实用类文本阅读(注释)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波兰布热金卡电】(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3)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4)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5)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6)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7)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8)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9)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10)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11)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12)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3)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4)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1. 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标题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

B.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C. 战争已经结束,这里成了和平的世界,人们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这样的新闻没有大事件,没有震撼力,但却是真实的奥斯维辛的生活场景。

D. 不能算是新闻,只是一场噩梦。应该尽快忘掉它,远离它,不要再揭旧有的伤疤。

2. 对第一段画横线的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了一片美好的和平景象,与下文的惨状构成强烈的反差。

B. 本来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现在却阳光灿烂,所以作者用了“居然”一词。

C. 人人都心惊肉跳,恐惧不已,只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用儿童的欢乐来反衬人们的恐惊惧。

D. 作者选择“阳光”“白杨”“草地”“儿童”这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以引起人们对和平的热爱。

3.下列对这篇新闻的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内容首要特点是“新鲜”,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事;而标题竟然劈头就说“没有什么新闻”,从受众心理讲,这样的标题很吊读者的胃口。

B .本新闻并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可见新闻也可以写成“旧闻”。

C.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字里行间灌注者个人的情感。

D. 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27、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评卷人 得分

九、作文(注释)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以“生命的宽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评卷人 得分

十、文言文基础(注释)

29、选出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赵急,请救于齐  受任于败军之际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         物:物资,财物。

B.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             以为:以为:以,而;为,为了。

C.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         辟:征召

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退隐

32、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3、将下列文段断句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2014-2015学年吉林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就为您分享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高一语文试题】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