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2014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编辑:sx_songj

2014-06-14

摘要:温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这点,一定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命题综述:

本次考查主要是“必修二”模块教学效能的综合检测。命题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课内打基础,知识点紧扣教材;二是灵活运用知识,课内知识课外运用,赋予“知识”灵魂和活力;三是适度延伸,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以及表达能力。试卷分为六部分,基础知识及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宋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整卷120分,市均分85分,达到了命题时的预期目标。

二、各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名著阅读(共19分,其中基础知识6分,语言运用7分,名著阅读6分)

第1题(语音)本题涉及必修二教材中应掌握的生字新词16个,大部分页下皆有注音。学生出错较少,有个别学生错选D项,应该是对“恫吓”识记不准。

第2题(成语)涉及4个常见常用成语,凤毛麟角、昼伏夜出、釜底抽薪、始作俑者。答题错误率较高,多错选B项,学生对“昼伏夜出”这个成语的理解不准确。

第3题(文学常识)答题错误率较高,B项中的“俄罗斯文学”学生识记不清,而且其他选项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解读,较为细致,学生不到位。

第4题(语音运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定向概括的能力。由于学生分层能力不够,大部分学生把第二点拆开答,而忽略了文中最后的内容,因概括不全而遗漏得分点。

第5题目(名著阅读)本次考查的名著内容是沈从文的《边城》和《红楼梦》第31~60回。总体得分较高,失分点是部分学生将二老“傩送”的“傩”写错,兄弟二人为爱情而决斗的方式写成“划船”“捉鸭子”等。

※本部分试题评价:

注重基础,尤其是对课本的重视较好,可以督促学生回归文本。

※ 教学建议:

(1)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文章思路、内容及表达方式的分析(2)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3)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共21分)

第6题(实词解释)①课内答题较好②第4个课外实词翻译有偏差:主要原因是根据字形来解释,未考虑整句的意思,也就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的能力不够。

第7题(文章内容分析)错选“D”项的学生较多。可能学生认为其不能称之为“文章的主旨”吧。

第8题(句子翻译)此题得分较高,基于课内语句的缘故。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效”“劫”两个字的理解有偏差!

第9题(断句题)主要错误有;①缩短内容太多②完全不懂方法,没有语感,见“之”则至其后隔断。

第10题(简答题)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把两文的观点交叉②苏洵的观点中加入了第一分论点,属“画蛇添足”③直接抄原文。

※本部分试题评价:

(1)题型很新。①实词改选择为填空,是强调读书的认真。②简答题的目的则是“改变古文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中对文章的分析。

(2)涉及面广。考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教学建议:

(1)古文教学仍需注重积累。尤其是重视文后的页下注释,要求学生有积累,能比较。

(2)朗读是教学中的一种良好方法。相信熟读成诵的古文经三年的积累,学生对古文的语感有质的提高。

(3)理解文章意思,更要重视分析。教材所选的古文均文质优美,可与现代文一样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宋词鉴赏(共10分)

第(1)题,是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不少学生很少写表层意思,大多答深层含义。如“以竹自喻,写出自己才能被埋没”或“表明作者的隐居者形象,远离世俗喧嚣”(都不能得分)

第(2)题,是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存在问题主要有:①对人物特点把握不准,或概括不全②答题步骤不清晰。

第(3)题,诗句的赏析。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凉”的表层意思写到的少,大多答的深层意思。

※本部分试卷评价:

(1)题干的设问值得商榷,并非“含义”而是“意思”。

(2)考察诗歌形象、理解句子含义,都是紧扣高考考纲要求,但难度较大。

※教学建议:

(1)注意答题步骤,如形象题,要有分析,有概括(特点+身份)如含义题,有字面意思,有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理解句意,读懂诗歌很重要,不要生搬硬套。

(3)有时也要注意作者和注释,根据作者的人生遭遇,知人论世,去准确地把握主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