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5-02-28
高一历史学习必须牢记知识点,只有牢记知识点,在答题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寒假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B、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C、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第三共和国的成立,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民选供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经济建设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失败
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的经验教训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 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
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 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 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
攻打东宫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
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垮台
(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历史纵横和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
①时、地:1949年、北平
②代表:社会各阶层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六百多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界民主人士、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
(2)内容:
①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纪年法
(3)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中共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1)职能改变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发展: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
(2)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
1、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创立:一届人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 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物。
2、背景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3、建立(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自治区。
(2)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5个。除内蒙古自治区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成立。除5个省级自治区外,全国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100多个自治县(旗),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4、意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
②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革”出现的原因
①党内“左”错误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 (根本原因)
②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面临被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③林彪、江青、康生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3)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4)1967年1月,以王洪文为首的 “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了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接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许多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5)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重难突破]、“文革”的教训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标签:高一历史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