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4-26
历史是,也本应是爱国主义的基石,是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爱,而不是充斥于胸而束之高阁的那种爱国主义。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 B.耧车 C.曲辕犁 D.水排
2.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3.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4.《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者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6.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长途贩运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珐琅彩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7.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高一学生张伟同学在《吕氏春秋•上农》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其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与下列哪一政策相似
A. 抵制兼并 B. 重农抑商 C. 专卖制度 D. 闭关锁国
9.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0.乾隆二十五年,清政府发给某商人一张海外渡航证明书,对其体现的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11.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2.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它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是从哪一国家手中夺得该殖民地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法国
14.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的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15. 假如你是17世纪时著名的印度印刷业中的一员,将受雇于荷属东印度公司,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这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16.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 B.中西交流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8.《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与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
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不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④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0.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D.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1.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 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B. 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 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 使用机器生产还是使用手工劳动
22.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4.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主人公出身低微 B. 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 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 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25. 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以“命运坎坷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题。在他们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符的是
A. 列强经济侵略既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有阻碍作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C. 在1912-1919年期间,发展速度较快的民族工业有纺织业、面粉业、钢铁业 D.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2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27.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后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8.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2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