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4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
(4)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6分)
(5)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答案:
1、B
2、A
3、D 材料强调“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亦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符合这一思想特征的思想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因此D项符合题 意。
4、D 根据所学可知先秦诸子思想中,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体现的是商鞅变法的,是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下出现的状况,与实际情况相比显然夸大,因此①排除,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5、A 从材料中“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可知此时期的“异质”已经与原来的儒家思想有很大不同,故排除A项。根据“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可排除C项“西学东渐”的产物。根据所学可知因为政府推行文化专制导致明末清初反正统思想并没有发展为像西方一样的启蒙思想进而推动社会转型,故排除D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反正同应运而生,A项符合题意。
6、B、D 根据所学可知朱熹强调理学的修养论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通过格物致知而达到修养的最高境界“仁”,因此格物致知并不是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而是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7、A 根据所学可知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人,他并未开创法 家学说,排除B项。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适合社会形势的是法家思想,各国纷纷变法,儒家思想受冷落,排除C项。材料并未谈到因为有共同的政治利益而使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结成了利益同盟,排除D项。通过材料可知荀子主张儒家的“礼”与法家的“法”并用,因此可以说明
当时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
8、D 材料核心词语主要是“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钳制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中“君为轻”的局面。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加强。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主张维护封建秩序,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其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出现了黄宗羲等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因此儒学主张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加强的过程。D项符合题意。
9、B 材料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在用乐器时的等级,体现了古代礼乐制度。根据所学可知,主张遵从“礼”的思想家是孔子,他提出“克己复礼”。因此B正确。
10、C 材料强调“天下之害”的原因是由于“国之与国之相攻”“ 不相爱”。因此可以推断是墨子,符合墨子的观点是C项,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因此C正确。AD为儒家思想故排除,B项为道家思想,故排除。
11、B 从材料“四鼓(四更之鼓)”可知,钱宰起床准备上朝的时间应在1点到3点。所以答案选B。一更 夜从黄昏始 19-21点,二更 定昏人不静 21-23点,三更 23-次日凌晨1点,四更 1-3点,五更 3-5点。
12、D 材料所讲的是君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这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所以答案选D。黄宗羲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主张工商皆本,其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王阳明的致良知;李贽反正统意识。
13、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14、A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宋代,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而材料中所体现的局面体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所以答案选A。
15、D 题中大意是关于历史分期的问题,从材料中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等处可以发现,该作者分期的依据是人类理性不断的解放,故D项正确。
16、C 材料中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把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即封建伦理纲常)视作最高神,视作造物主,说明其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造物主,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
17、C 从材料“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可知,这位思想家反对暴政,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所以答案选C。
18、B 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 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法律至上,等主张,据此本题选B正确。
19、D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均是片面的。
20、B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理学和儒学,理学的精华中有气节、品德、意志力等;糟粕有三纲五常,影响都挺大的;儒学在民间影响也很大,所以D正确。
21、B 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复方镇”,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A、C无从体现,D概括不全面,故答案选B。
22、A 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提倡无为,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更是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因此选A。BCD的主张都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与题意不符,排除。
23、D 根 据所学知识,“宋明理学家”以及“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宋代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所以答案选D。
24、C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AB项与题干“天人感应”的思想不符,故排除;D项与题干要求“始于”不符,故排除。
25、D 材料中的“养心”、“诚”、“明”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A项正确;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可知C项正确;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得出B项;孟子所说的“心”仅指思想,陆王心所说的“心”是万物产生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答案D。
26、A 题中的言论属于法家学派,A项与之相同;B、C、D三项分别属于道家、儒家和道家学派。
27、D 由材料“《家礼》”“进入生活世界”“生活中的实现”等关键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朱熹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所以答案选D。
28、B 材料中李贽认为“焚书”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29、D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为主体,其统治者是在中国形成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A体现了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结合,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正确;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总要以一次大的思想解放为先导,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的转型,C正确;法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所以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D。
30、A 由“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以看出诸子百家之所以各自宣扬自己的学说,意在取 得各诸侯国的认可,为其服务,故选A。
31、A 从材料“……统一征税”“……商人盘剥”“……加重农民负担”可知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是不合理的,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所以答案选A。
32、B 董仲舒新儒学属于社会学范畴,故A项明显错误; B项正确,儒学在这之后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项表述错误,三纲五常是新儒学的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以约束天子,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
33、C 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不出民主思想;B项错误,心学依然是儒家思想; D项与题意不合“夫学贵得之心”。所以应选C。
34、D 材料中强调“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由此可知他这一观点充分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而不是天地鬼神,B项符合题意。以自我的内心感受体验认识说明一切,这种观点从哲学流派上来说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想理解是正确的。否定天地鬼神的权威,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C项理解是正确的。近代思想启蒙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反专制求民主,反愚昧求科学,因此从这两点上来说王阳明心学还不具备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D项理解不正确。
35、A 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36、C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他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仁政”,并且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B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所以应选C。
37、B 依据所学可知,A为荀子的主张;B为孟子的主张,“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正体现了“民贵君轻”这一思想,符合题意;C为墨家的思想主张;D为法家的思想主张。所以应选B。
38、D 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 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法家思想在治国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儒学也是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故A、B、C符合史实,D项错误,这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 的附庸,所以应选D。
39、B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天人感应”,材料“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体现了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君主的行为有所限制,提醒君主要“施行仁政”。材料体现不出②、④的观点。所以应选B。
40、D 依据所学可知,李贽是明末著名的“离经叛道”的儒家思想家,主张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从材料可知,李贽认为人应该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空谈道德。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41、(1)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 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4分)
(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4分)
(3)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3分)
(4)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分)
42、(1)特征:与巫相近,重视仪式。(2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2分)。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分)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2分)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2分)
(4)“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4分)
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 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2分)
(5)由加强君主权力到主张限制君主权力。(2分)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早期民主思想萌生。(4分,每点2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秋季学期高中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