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6-03-0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精品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复习试题,供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注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 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 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二、课内诗词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C.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D.两词同出于豪放派大家之手,都即景寓情、托古喻今,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5.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情钟周瑜与辛弃疾赞颂孙权一样,两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
B.两首词都写人物,辛词不像苏词那样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叙述。
C.苏轼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辛弃疾感慨“廉颇老矣”,都有英雄老去、功业无成的悲伤。
D.这两首怀古词中所用典故,都与登临的地点有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关,不应以所用典故多寡论优劣。
6.近代学者王国维评论苏辛二人的词风时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对“旷”与“豪”的理解。(4分)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