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附答案)

编辑:sx_wangha

2012-08-07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推崇

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

C.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

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妻子和儿女

解析:选B。B项,遁:隐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晚乃遁于光、黄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因谓之方山子因击沛公于坐

C.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解析:选C。焉,代词,他。A项,乃:于是/竟。B项,因,于是/趁机。D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判断句标志。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好文章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解析:选A。A项,“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相见了。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2)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二、语言运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